民法典法律知识

残疾人结婚后监护人是谁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0-19 17:20
人浏览
导读:对于需要监护的公民,法律规定是要有监护人的。在未结婚的时候,或者是未成年的时候,监护人一般就是自己的副。但孩子总会长大,总会有结婚的时候。那么,残疾人结婚后监护人是谁?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残疾人结婚后监护人是谁

一、残疾人结婚后监护人是谁

按理说就是残疾人的配偶。担任监护人的顺序依血缘关系和组织关系的远近而确定,顺序在前者排斥顺序在后者。

法定监护人包括四种:

一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

二是其他近亲属如有监护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

三是关系密切的其它亲属、朋友。

四是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当地的民政部门。

确定监护人也依上列顺序进行。担任法定监护人应监护能力。认定监护人的监护能力主要根据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经济条件,以及与被监护人在生活上的联系状况等因素确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二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没有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二、监护人的职责是什么

法定监护人,是指依照法律的直接规定担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的人。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法定监护人包括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和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

监护人员负有保护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义务。在实施义务教育中,初中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主要应承担如下义务和责任:

1、必须按时送适龄的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入学;

2、必须保证适龄的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接受完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得让他们中途停学;

3、应按规定,交纳政府规定的义务教育杂费;(生活确实困难,无力支付杂费的家庭可向就读学校提出申请减免);

4、必须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配合学校教育好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使孩子能健康成长。

根据《义务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对于那些未经批准,拒送子女或被监护人人学,以及让正在小学、初中就学的子女或被监护人中断学业的家长,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分别情况,给予批评教育,罚款或其他行政处分,开采取有效措施,责令他们送子女或被监护人人学。

三、如何办理结婚证公证

申办婚姻状况公证当事人须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1、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居民身份证、户口册及其复印件;已注销户口的,需原住所地公安派出所出具户籍记载情况的证明);

2、当事人提供以下证明:

(一)申办未婚(未再婚)公证当事人须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1)申请人已出境的,应提交护照或有效旅行证件、通行证的复印件及出境时间;

(2)申请人所在单位人事(组织、劳资)部门或档案存放部门(人才市场,街道劳动服务公司等)出具的未(未再)曾登记结婚的证明;无工作单位的,由住所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出具证明;在学的,由所在学校出具证明;申请人所在的工作单位无人事(组织、劳资)部门的;由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予以证明;

(二)申办结婚公证当事人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1)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结婚证丢失的,由原登记机关换发夫妻关系证明书;

(2)申请人配偶的户口册、护照的复印件;

(三)申办离婚公证当事人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人民法院出具的已生效的离婚判决书、调解书或婚姻登记部门出具的离婚证书及复印件;

3、代理人代为申请的,须提交授权委托书和代理人的身份证及复印件;

4、公证员认为应当提交的其他证明、材料。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残疾人结婚后监护人是谁”等相关法律知识。残疾人结婚在法律上是允许的,只要双方自愿缔结夫妻关系,按照申请结婚证的程序申请,就可以获得结婚证。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