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招投标的合同能变更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1-18 13:02
人浏览
导读:

合同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更,但很多人不知道在什么情形下可以变更,招投标合同是招标方就招标项目向社会公开招标,投标方进行投标。因此接下来将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关于招投标的合同能变更吗及其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招投标的合同能变更吗

招投标的合同能变更吗

经过招投标的合同一般是不可以变更,招标人与中标人已签订了合同,合同已开始履行,现经双方协商一致,乙方(中标人)要变更合同主体,也就是合同主体变为甲和丙,甲是同意的,也就是说合同的主体是可以变更的,但是要经合同另一方的同意。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条,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当事人约定非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当事人约定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二、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衡量标准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否属于心智健全,有两种判断标准:

(一)依据自然人的意思能力(认知能力)来判断。

这一标准主要是针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而设定的。意思能力是指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理解并能预见其后果的精神能力,意思能力是确认和划分民事行为能力的基础,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取决于其意思能力的状况。

(二)依据自然人的意志能力来判断。

这一标准主要是针对成年而设立的。尽管成年的自然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有所了解,也要看他是否能合理地、理智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果一个成年人因精神或心理上的疾病而难以自制,那么,他所为的某些自损其利、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是可以被宣告无效的。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表明,招投标的合同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变更的,如果要变更其中的某一项,需要对方当事人的同意。以上便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带来招投标的合同能变更吗的相关知识,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法律快车的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