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合同不能履行的补救措施是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1-07 09:42
人浏览
导读:

我们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有时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这时候的合同当事人就比较着急了,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那么,合同不能履行的补救措施是什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合同不能履行的补救措施是什么

  一、合同不能履行的补救措施是什么

  (一)行使抗辩权。抗辩权,是对抗他人权利主张的权利。合同法规定了先履行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三种。法律为防止抗辩权滥用,针对不同的抗辩权规定了不同的行使条件。在己方积极行使抗辩权的同时,也需要准确衡量他人行使抗辩权是否符合法定条、程序,以有效维护自身权益。

  (二)行使保全措施。保全措施,是指为防止因债务人的财产不当减少而给债权人的债权带来危害,允许债权人为保全其债权的实现而采取的法律措施。保全措施包括代位权和撤销权两种。保全措施是债权人维护自身权益的有效策略,债权人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若没有及时采用相应的保全措施,同样将给自己带来法律风险。

  如保全措施的采纳必须通过人民法院,若债权人自行向第三人主张债务人的债权,则因为违反法定要求而无法达到保全措施的效果。另外法律规定了撤销权行使的期限,超过法定期限则将丧失撤销权,将给债权人造成严重的损害。

  二、合同履行不能的情形

  合同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守约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要求继续履行:

  (一)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

  (二)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

  (三)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

  三、合同不能履行如何主张违约金

  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合同不能履行造成违约时,合同对违约金有约定的,应该按合同要求主张违约金,没有约定的,按相关法律规定主张违约金。

  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定金不足以弥补一方违约造成的损失的,对方可以请求赔偿超过定金数额的损失。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合同不能履行的补救措施是什么的相关知识,合同无法履行的原因有很多,但是遇见这类型的问题还是不要太着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清楚的认识到合同履行不能的原因,就能及时的找到补救措施。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