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担保的期限和诉讼时效有何规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1-21 11:31
人浏览
导读:

担保期间是确定担保的时间的,对于行权的权利人来说,目的是保护权利人的利益的,那么,担保的期限和诉讼时效有何规定?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担保的期限和诉讼时效有何规定

  一、担保的期限和诉讼时效有何规定

  《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 【保证期间】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

  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八十九条 【分期履行债务的诉讼时效】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条 【对法定代理人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二、怎么解决诉讼时效问题

  通过收集一些证据证明诉讼时效中断,中断诉讼时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诉讼(起诉)、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请求(权利人直接向义务人作出请求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者对方同意履行义务(承诺)。这些事由区别于中止诉讼时效的事由,都是依当事人主观意志而实施的行为。书面材料,如通知,律师函,对方作出同意给付、分期给付的承诺,证人证言、电话录音、短信(后三方尽量有其他辅助证据)。

  如证据仍有不足,可结合诉讼中止情形:

  (一)不可抗力。

  (二)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丧失行为能力。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无法主张权利等,保证未过诉讼时效。

  三、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多长

  保证期间是除斥期间,是根据当事人约定或者法律规定,债权人向保证人主张权利的期间,在该期间内债权人没有主张权利,则保证人不在承担保证责任。诉讼时效是可变期间,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持续达到一定期间而致使其请求权消灭的法律事实。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3年,但可能因权利人起诉或一些法定事由而中断、中止、延长。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担保的期限和诉讼时效有何规定的相关知识,综上所述可知,对于担保的期限在上述条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