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精神损害赔偿协议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5-03 15:20
人浏览
导读:

我们的人身遭受一定的损害情况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进行保障呢,对于我们的权益应该偈保护呢。那么,精神损害赔偿协议的法律规定有哪些??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精神损害赔偿协议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一、精神损害赔偿协议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61次会议通过。

  受害人对损害事实和损害后果的发生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其过错程度减轻或者免除侵权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二、精神损害赔偿协议的计算依据是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并未明确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计算方式和赔偿限额,各地法院在审批实践中如何确定具体的赔偿数额,遇到了一定的困扰。针对此种情况,各地法院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司法实践,制定了具体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计算规定。

  精神损失费赔偿标准

  《精神赔偿解释》规定了三种不同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

  (一)对于造成死亡的,应当赔偿死亡赔偿金;

  (二)对于造成残疾的,应当赔偿残疾赔偿金;

  (三)对于侵害人身,没有造成死亡残疾后果的,应当赔偿精神抚慰金。

  自然人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等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时,可以依法请求赔偿精神损害。严重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数额分为5万元、4万元、3万元、2万元和1万元五个等级;一般性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数额分为8000元、6000元、4000元和2000元四个等级。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确定应当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实际操作中,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供参考,因为各个地区,当事人的经济状况及相关的地方性条例的规定不一致。因此目前为止关于数额的确定只能依据以上的几点因素法官主观裁量确定。

  三、精神损害赔偿协议生效条件有哪些

  (一)精神损害赔偿协议生效条件包括下述条件:

  1、主体合格。

  当事人应具备订立协议的条件,即必要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意思表示真实是协议生效的一个重要构成要件,是指表意人的表示行为应当真实反映其内心的效果意思。协议是意思表示一致的产物,是一种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这种合意是否产生法律上的效力,取决于意思表示是否真实。

  3、行为不违反法律及社会公共利益。

  《协议法》第52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协议无效。法律、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在法律用语上往往表现为“禁止、必须、不得”等等,它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违反。

  4、形式合法。

  《协议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协议,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除了附期限或附条件的协议外,符合法律规定的协议其成立时间和生效时间一般是一致的,《协议法》第4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协议自成立时生效。无效的协议与被撤销的协议的无效溯及时间也必然与协议的成立时间有关。如《协议法》第56条规定,无效的协议或者被撤销的协议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这就把无效的溯及时间和成立时间紧密联系起来,而无所谓生效时间。如果不把成立和生效区分开来,无效的溯及时间就无从确定。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精神损害赔偿协议的法律规定有哪些?的相关知识,综上所述可知,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是需要通过书面的协议形式进行保护的。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