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要如何处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10-26 08:10
人浏览
导读: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要按照可撤销合同进行处理,具体的处理方式是由合同当事人到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或变更合同。欺诈合同的证明是从证明欺诈人存在欺骗性或虚假性的邀请、证明欺诈人对合同的关键性实施作虚假介绍等。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要如何处理

  一、因欺诈订立的合同要如何处理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是按照可撤销合同进行处理。因欺诈、胁迫订立的合同应分为两类,一类是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应作为无效合同,另一类是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并没有损害国家利益,只是损害了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对这类合同应按可撤销合同处理。将其按可撤销合同处理,原因在于:

  1.能够充分尊重被欺诈方的意愿,充分体现了民法的自愿原则。

  2.尽管某些欺诈行为可能造成了对被欺诈人的损失,但损失可能是轻微的,受害人可能仍然认为合同对其是有利的,并愿意接受合同的拘束。

  3.尤其应当看到,在许多情况下,责令欺诈行为人承担违约责任,较之于责令欺诈行为人承担合同被宣告无效后的责任,对受害人更为有利。

  二、欺诈合同怎么证明

  通过证明下列几点证明合同是欺诈的:

  1.证明欺诈人发出欺骗性或虚假性的邀请,诱导对方向自己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采取欺诈手段实现签约目的。

  2.证明欺诈人对订立合同的主要条款及有关关键性事实作虚假介绍,或者隐瞒事实真相,向对方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致使对方做出错误的承诺,以实现其订立合同的目的。

  3.证明所签合同生效后欺诈人通过双方履行该合同,达到其获取不法利益的目的。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三、欺诈合同需要赔偿吗

  因欺诈合同遭受损失可以要求赔偿。欺诈性的合同往往造成受欺诈方经济利益的损失,欺诈方应当赔偿受欺诈方因欺诈行为的实施所遭受的损失。法律快车提醒,赔偿损失的范围一般应包括:一是订立合同的费用;二是履行合同的费用;三是合理的间接损失。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