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租赁合同约定分期付款诉讼时效如何界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9-01 10:59
人浏览
导读:

相信大家对于租赁合同都有所了解,租房合同就是租赁合同的一种具体形式。我们在订立租赁合同时需要约定支付的价款以及支付方式、时间,如果发生了纠纷,租赁合同约定分期付款的诉讼时效应该如何界定呢?以下就跟着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租赁合同约定分期付款诉讼时效如何界定

  一、租赁合同约定分期付款诉讼时效如何界定

  1、如果合同约定履行期限的,应从分期付款合同约定的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满三年;

  2、如果合同没约定履行期限或约定不明的,可根据双方签订的补充协议确定履行期限,诉讼期限从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满三年;

  3、如果依然不能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守约方要求违约方履行付款付息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满三年。但违约方在守约方第一次向其主张权利之时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从违约方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满三年。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八十九条规定,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二、遗产官司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因遗产继承产生纠纷向法院起诉的,起诉时效是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权利被侵犯时开始计算。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继承权过了诉讼时效怎么办

  继承遗产产生纠纷的,继承人可以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而起诉的时效是三年,所以继承权时效是三年。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如没有特殊情况则法院不予支持。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二条规定,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由继承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租赁合同约定分期付款诉讼时效如何界定的相关知识,租赁合同的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