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损害赔偿法律问答

辽宁
损害赔偿
然后向监管机构投诉,但监管机构要求我们自己协商,但如果商家不赔偿我怎么办
食品吃出异物商家不赔偿,可以向当地的工商部门或者拨打12315进行投诉,如果不配合,可以起诉。和商家进行协商之后可以要求商家进行十倍的赔偿,商家不同意可以向当地的工商局进行举报,工商局对当地的食品进行管理,如果投诉,工商局的部门会进行调查并要求赔偿。也可以拍照拍视频留下证据,然后去12315进行投诉,如果还是不配合,可以去法院起诉。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采取措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关行政部门应当听取消费者和消费者协会等组织对经营者交易行为、商品和服务质量问题的意见,及时调查处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条【消费者索赔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销售者追偿。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销售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第三十九条【争议解决的途径】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沈阳法律问答顾问
沈阳法律问答顾问律师
0人看过
导致客户退货,公司要求罚款2000多元,合理吗?
一、从法律层面劳动法中有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而且要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工资。那不得无故或拖欠劳动者工资。所以企业对犯错的员工进行罚款是不合理的。但是在法律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中还有规定,如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有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而这部分损失可以在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所以首先要检查合同是否有这样的约定,如果有那么员工犯错可以进行罚款,这是双方进行约定的。因为员工犯错给公司带来了损失。但有存在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员工的罚款是否超过工资的20%。如果合同有约定,罚款也没有超过20%,那么企业因员工犯错进行罚款是合法合理合规的。如果约定那就是不合理。二、从职场经验层面很多企业都会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规定。比如说因为某件事情员工犯了错,企业就进行通报并进行罚款处罚。这是企业的一种管理方法,企业内部有一些罚款的规定,一切罚款的事物都是按照企业内部的规定进行的。这其中就存在一个情感问题,很多员工因为自己犯错给公司带来损失,所以按照公司规定进行罚款,大多数人都是欣然接受的,即便不合理,也有很多人选择接受这样的事情。当然好一点的企业有罚款规定,同时也有奖励规定,如果员工做出突出表现的,会给予一定的奖励,甚至是奖金。所以员工欣然接受奖金,也自然接受罚款,这是企业内部的奖惩制度。当然也有人因为觉得不合理,企业不能罚款,那么就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维权即可。
辽阳法律问答顾问
辽阳法律问答顾问律师
0人看过
商品商家没有运费保险,谁来承担运费?
没有运费险换货来回运费谁承担要根据实际具体情况进行判定。一般说来,如果是卖家原因造成的退货,责任在卖家,运费是必须让卖家出的,如果是买家方面的原因,如突然不喜欢了,感觉没多少用处了,导致的退货,一般是买家方承担运费退回的。购物退货一般存在包邮商品退货和不包邮产品退货两种情况,无论购买的商品是否属于七天无理由退货,都需要先和卖家协商沟通好,这样才可以顺利拿到退货地址,当然如果卖家拒绝不肯退货,可以投诉卖家或者致电客服电话进行直接干预处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一)消费者定作的;(二)鲜活易腐的;(三)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四)交付的报纸、期刊。除前款所列商品外,其他根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经营者应当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返还消费者支付的商品价款。退回商品的运费由消费者承担;经营者和消费者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沈阳法律问答顾问
沈阳法律问答顾问律师
0人看过
如何处罚过期食品不足50元?
过期食品不足50元的处罚标准: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一)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二)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经营上述食品、食品添加剂;(三)生产经营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四)生产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五)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抚顺法律问答顾问
抚顺法律问答顾问律师
0人看过
商家威胁说我是恶意差评,如何维护消费者权益?快递站也可以看到我拿包裹的时候包裹是什么样子的。如何维护权益?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1、与经营者协商解决。即与经营者协商,把所购买的商品或所得的服务退换、维修或作适当补偿,从而平息争议。消费者与经营者协商前,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必须保存好所购商品包装盒、说明书等,尽量使之完整无损;二是要携带好商品的发票以作为购物凭证;三是可先打电话到商店交涉,约好时间后再前往;四是要实事求是,所提要求要合情合理合法;五是要注意态度,经营者肯退赔则退赔,万一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也不要吵闹,可通过其他途径解决。2、向消协投诉。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消费者在产生消费权益争议后,应分别按照不同情形向工商、物价、质量技术监督、检疫、卫生、农业、建设等有关行政部门申诉。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大连法律问答顾问
大连法律问答顾问律师
0人看过
16/17
最新知识
法律知识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