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交通事故发生于2004年9月,致一死,肇事者逃逸,今年三月落网,目前检察院将对其提出公诉,据知可能量刑在二年零十个月,这样的判决是否合理?因为被害人家属至今未得到一分钱的赔偿,且2006年在被告缺席审判的民事诉讼中被判赔偿被害人家属十七多万元人民币,但如今被告到案后却因一句赔偿不出为由而不履行判决,请问各位法律专家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被害人家属应该如何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诉讼 2018-09-01 11:03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一)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包括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也包括非交通运输人员。也就是说,不论任何人,只要其行为符合《刑法》第133条规定的主客观 要件——本人达到法定年龄(已满16周岁以上)、有责任能力者,就构成本罪。即使行为人是无照驾驶者,或者是偷开他人机动车辆的过程中肇事的,等等,均不影响本罪的构成。有无驾驶资格不影响本罪的成立,无驾驶资格满足此罪条件的,可能作为从重情节。  如果是单位的领导、车辆的承包人等司机的上级主管人员,强令司机违章驾驶、强行超车,结果造成严重后果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直接驾驶机动车辆的这些主管领导或者承包人,仍构成本罪主体。还要注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第2款的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者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二)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交通运输安全。  在特定情况下,驾驶自行车也可以构成交通肇事罪,即当自行车所面对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如人多的街道上,甲骑自行车冲撞致使一人死亡,此时存在微弱的向多处扩展的可能性。有时一个人在马路上跑也可以构成交通肇事罪,如乙在马路上不按交通规则地乱跑来跑去,使得两辆车相撞。  
    (三)主观方面是过失。所谓过失是指行为人对所发生的后果而言,而对于违反交通管理规则是明知故犯的。  
    (四)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管理法规,以致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 车被撞了,肇事车逃逸,如果起诉的可以要求赔偿修理费及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所谓交通事故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主观上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的追究。
    《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
    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 交通事故肇事方不愿意赔偿的,作为受害方可以如下处理:
    对肇事车辆及财产进行财产保全;
    可以要求肇事车辆的保险公司支付医疗费,一般为1万元;
    治疗结束后把保险公司和肇事方作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诉讼。
    建议:能协商的 ,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在诉讼时效内(一年)及时提起民事诉讼。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许昌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