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我根据中介公司看好了一套房屋,与商家签署了买房合同,付了一万元的订金,十月十八号签订,承诺好是十月30号办有关的办理手续,但是如今,商家悔约不卖了,中介公司说即便她毁约赔的一万帮我,我都需付款介绍费和其它杂费总共5000多,那样有效吗我根据中介公司看好了一套房屋,与商家签署了买房合同,付了一万元的订金,十月十八号签订,承诺好是十月30号办有关的办理手续,但是如今,商家悔约不卖了,中介公司说即便她毁约赔的一万帮我,我都需付款介绍费和

合同纠纷 2020-04-30 03:45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开发商单方面违约不卖,业主可以按照合同约定的数额进行违约金赔偿。按照《合同法》规定,要承担三种违约结果:一是继续履行合同;二是采取措施补救;三是赔偿损失。这三种违约结果由买房人选择。
    因此,买房人可以选择不要卖房人双倍返还的定金,而要求对方必须继续履行合同。
  • 开发商反悔违约买方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
    1、可以在合同中加重卖方的违约责任,使其不敢轻易反悔。
    2、购房人在签了合同、付了定金或首付款之后,可以通过房屋所有权预先登记将房产证先期“预订”下来。
    五到十个工作日即可办妥。买卖双方除了身份证、房产证、网上签约的购房合同原件,还要带上双方关于预告登记约定的原件。
    发生纠纷后买方的应对措施:
    1、找个专业的二手房纠纷律师,无论是在纠纷前的法律风险防范还是发生纠纷后的解决,都能给你宝贵的意见
    2、先审查合同效力,如果可能存在合同无效、撤销、解除的情况,积极准备应诉
    3、如果合同有效且能继续履行,考虑自己的诉讼请求:是要房为目标还是不要房要赔偿
    4、出卖人要求提高房价办理过户。
    在这种情况下,买房人应该立即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冻结所购房屋,进行财产保全,防止出卖人将房屋卖与第三人,进而使所签订的合同不能继续履行,同时要求法院判定出卖人继续履行合同。
  • 过户前卖方可以违约,但是之前订立有合同的需要根据合同进行赔偿或者买方可以根据合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继续履约。  合同法对于违约金问题的主要规定如下:  
    (1)如果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金的,违约金等于违约所造成的实际经济损失。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2)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可以对违约金进行约定。  第一百一十四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减少。”要正确适用该条,关键在于正确解释该条违约的性质。  该条规定的违约金属于约定的违约金,而不是法定的违约金,没有争议。但该条规定的违约金性质上是属于赔偿性违约金,还是惩罚性违约金,亦或二者兼有,则没有形成一致意见。  大多数学者认为,该条款规定的违约金,在实质精神上是以赔偿违约金为原则的。理由是违约金与损失悬殊时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减,违约金是对损失额的预定。  另外合同法解释二还有规定,条文如下: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通过反诉或者抗辩的方式,请求人民法院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调整违约金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十八条 当事人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请求人民法院增加违约金的,增加后的违约金数额以不超过实际损失额为限。增加违约金以后,当事人又请求对方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请求予以适当减少的,人民法院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予以衡量,并作出裁决。  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认定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北海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