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最新二套房认定标准是什么啊?我打算贷款买第二套房,却听说出台了最新二套房认定标准,请问具体标准是什么啊?

房产纠纷 2018-09-05 16:12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下同),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6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
    1.1倍;对贷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应大幅度提高,具体由商业银行根据风险管理原则自主确定。  二套房贷款利率  二套房贷款利率不低于贷款基准利率的
    1.1倍。  房产抵押贷款  房产抵押贷款每家银行都在做的,只是对房产的有要求的,一般都是三证齐全的商品房,目前厂房,商铺银行不怎么操作了,商品房不能按揭,房龄不能大于20年,面积要70平米以上,在好的地段的,目前最高的抵押是70%的。  个人信用贷款  银行贷款申请人的年龄要求:男性为22-60岁,女性为22-55岁之间的,  同时小额贷款对申请人的的要求:  1)、在本单位工作3个月以上(已过试用期)  
    (2)、月薪税前收入5000以上(如在银行办理过信用卡,有银行信用记录的,可以放宽至月薪税前收入3000以上)  
    (3)、工资由银行打卡形式发放,非现金形式  
    (4)、出具发放工资银行打印的工资流水清单,和就职单位的工作证明
  • 二手房过户费:  
    一、营业税  税率为5%。对于不足5年的二手房对外销售时要征收相应的营业税,按售房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超过5年(含5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时可以免征营业税;超过5年(含5年)的非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按其售房收入减去购买房屋的价款后的差额进行征收营业税。  
    二、契税  普通住宅为成交价的
    1.5%,非普通住宅为成交价的4%。  
    三、个人所得税  以转让收入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收入,税率为20%。个人不能提供完整、准确的房产原值凭证的,按住房转让收入的1%核定征税。个人转让自用5年以上,并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  
    四、印花税  个人在出售房屋时,买卖双方需分别按万分之五的税率缴纳印花税,同时买方还需按“权利许可证照”税目缴纳5元的印花税。此外,个人房产交易还需交纳的税种有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以营业税税额为计税依据,按实际缴纳营业税税额的7%、3%、1%分别缴纳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
  • 新国五条的二套房贷款政策,  国五条”中稳定房价的新政包括,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应、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等五项内容。  新国五条的二套房贷款政策,主要内容如下:  根据国务院2013年3月1日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继续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落实好对首套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政策,严格执行第二套(及以上)住房信贷政策。  要强化借款人资格审查,严格按规定调查家庭住房登记记录和借款人征信记录,不得向不符合信贷政策的借款人违规发放贷款。银行业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日常管理和专项检查,对违反政策规定的,要及时制止、纠正。对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可根据城市人民政府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和政策要求,进一步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  延伸阅读:新国五条关于房产税内容  
    1、“国五条”房产税改革内容  会议确定,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严格执行商品住房限购措施,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  会议提出,支持自主需求、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是房地产市场调控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政策。  会议确定,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严格执行商品住房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措施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要在限购区域、限购住房类型、购房资格审查等方面,按统一要求完善限购措施。其他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的,省级政府应要求其及时采取限购等措施。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  
    2、“国五条”房产税改革试点内容  “国五条”明确,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实际上,2012年以来,央行、国税总局、住建部等部委相关负责人均在各种场合谈过房产税改革推进问题。去年年底,多个全国性研究机构已明确表示,扩大房产税试点范围的改革方向已被锁定,湖北、湖南、海南、广州、杭州等地均在为扩围房产税做准备。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合肥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