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2004年7月甲乙共同购买一套普通住房,房产证为甲乙,甲为产权人,乙为共用人,乙方出资首付后,由甲方贷款支付剩余房款,办理30年按揭还贷。2007年8月甲因故退出放弃该房屋所有权,愿意将产权转到乙名下,前提是乙支付甲购房时出资的费用后,并继续交银行按揭款。乙照办,但当时未能办理过户手续。至2012年,甲要求乙提前还清房贷办理房产过户。乙为本人,与甲为朋友关系,就此情况咨询:要做以上产权变更是否就是办理房产过户?另外乙担心提前还清房贷后,甲不配合办理过户,怎么办?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签什么协议吗?

房产纠纷 2018-09-19 19:02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房产过户流程

    1、签订合同交付定金;

    2、去银行申请购房贷款;

    3、银行指定律师与申请人谈话,审核贷款申请人的相关资料(包括身份证件、收入证明等等);

    4、银行指定阿评估师对出售房产进行评估,确定评估价值;

    5、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评估师出具《评估报告》,连同申请人提交的相关资料一起送交银行进行审核;

    6、银行确定申请人具备贷款条件之后,发放贷款承诺书(银行按照评估价格确定贷款金额,所发放的贷款额度一般是评估价格的70%);

    7、银行发放贷款承诺书之后通知买卖双方办理过户手续;

    8、买卖双方同时到房地局办理过户,递交相关资料,大多数情况下最迟应该在办理产权过户当日由买方向产权人支付首付款,也可以按照约定在签订合同之日支付首付款,部分银行要求贷款申请提交后几个工作日内将首付款交给银行由银行暂时冻结;

    9、过户后银行会在几个工作日之内将贷款部分的钱款转交原业主;

    10、新产权人(贷款申请人)房产证下发后将产权证留存于银行或者是银行办理抵押登记之后将盖有抵押登记章的产权证书原件交给新产权人。
  • 房产过户过程中应当注意下列事项:
    1、若单位购买私房,还需提交单位法人或其它组织资格证明(营业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原件及复印件(加盖公章),单位法定代表人办证委托书(收件窗口领取),受托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若非住宅转移,还需提交土地使用权证书;
    3、若当事人不能亲自办理,需出具委托书或公证书,受委托人需出具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4、房屋若已出租,且承购人非承租人的,需提交承租人放弃优先购买权证明;
    5、若有共有权人需出具共有权人同意出售证明和共有权证书;
    6、若经法院判决的,需出具法院判决和协助执行通知书。
    去交易中心办理过户手续,带上房产证原件,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

  • 一、怎样办理二手房贷款  第一步:找好意欲购买的房屋,该房屋必须产权明晰。  第二步:选择一家银行指定的能够办理按揭贷款业务的房产交易代理机构,并在该代理机构完成房产价值评估工作,交纳房产评估费。  第三步:买卖双方须提供的相关资料。  第四步:去银行指定的律师事务所填写二手房按揭申请表,由律师把所有证明资料交送银行进行贷款审批。  第五步:银行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贷款审批工作,如同意放贷,则发给贷款承诺书。  第六步:买卖双方到房屋所在区、县的房地局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办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  第七步:领到卖契后,送交银行,银行划拨款项。  
    二、二手房买方应注意什么  
    1、要看二手房所有权是否真实、完整和可靠,审查该房的“两证”相关文件,没有两证的房屋,不得买卖。  
    2、要看房屋是否为共有财产,如为共有,要取得其他共有人的同意。根据规定,二手房属于两个以上(含两个)主体共有的,应当审查(提交)共有权人同意转让的书面同意。  
    3、二手房交易前,买方应当查看房屋有无其他债权债务纠纷。有没有国家和南昌市行政机关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等查封。  
    4、应当审查二手房有无抵押等情况。若有抵押应当取得出卖人已经通知抵权人的书面证据,或者取得抵权人等他项权利人书面同意转让的证明。  
    5、要看所购二手房是否属于允许出售的房屋,因为公有住房“房改”售房时,有些单位还保留有优先收购权。因为按照房改的有关规定,城市职工以标准价或成本价购买的房屋,在购房后5年之内不得上市交易;5年之后,如果出售房屋,原产权单位也有优先购买的权利。如果购买的是这样的房屋,就有可能出现问题。  
    6、要看所购二手房的建筑面积是否准确无误,因为有时会出现所售房屋实际面积与产权证上注明的面积不符的现象,合同中约定出售房屋的面积应以产权证注明的为准。  
    7、应考察房屋的质量、地段、环境、价位和房屋结构、格局、采光条件,以及物业管理等相关问题。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湖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