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2001年和2002年我分别向罗某借款15000元和50000元,当时在借条上约定月息按百分之一计,没有约定还款期限.其间我于2005年至2009年8月分数次共还款49000元(没有约定该款是利息或本金,是由本人直接将款转到罗某银行帐户).2005年和2007年期间,罗曾2次欲向法院起诉,要求本人还款,起诉状已具好,未递交到法院.本人向罗偿还最后一次款项至今已逾两年.现罗欲再次向法院起诉,请问,该案是否能够适用合同法关于无约定还款期限的民间借贷合同中,债权人主张权利时起,诉讼期间起算的规定?是否已过诉讼时效?

合同纠纷 2018-09-25 20:20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在《合同法》中,借款合同作为一种民事合同被集中地归入在第12章中。其中,第1条规定:“借款合同是指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第210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合同,自贷款人提供贷款时生效。
    ”第211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利率的规定。
    ”很明显,《合同法》对民间借贷合同是采取区别对待的,主要表现在借款主体和无息推定原则上。
  • 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如何?  
    (一)合同有效的条件  根据《民法通则》、《合同法》的规定,要使民间借贷行为成立并生效,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订立合同的当事人主体合格;  
    2、双方意思表示一致;  
    3、合同内容合法;  
    4、贷款人将借款交付给借款人。  
    (二)哪些情况会导致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在下列情形下,个人之间的民间借款合同无效:  
    1、借贷一方或双方的主体不合格;  
    2、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借贷合同,并且损害了国家利益的;  
    3、借贷双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4、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如借款给别人去赌博或贩毒的;如果贷款人明知借款用途是非法活动而提供借款的,该借款合同无效,双方还将受民事制裁;  
    5、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6、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在下列情形下,个人与企业之间的民间借款合同无效:  
    1、企业以借贷名义向职工非法集资;  
    2、企业以借贷名义非法向社会集资;  
    3、企业以借贷名义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  
    4、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
  • 根据《合同法)第211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在处理这类纠纷时,应当注意区分三种情形:一是约定了还款期限,借款人也按期还了款。二是约定了还款期限,但是借款人逾期还款。三是借款没有约定还款期限。  第一种情形自不必说,在约定的期限内使用借款是不承担利息的,因为双方没有约定利息,视为不支付利息。第二种情形借款人在约定的借款期限内是不承担利息的,道理很简单,就是双方约定的借款期限内视为无息借款。但是逾期还款了,就是对贷款人合法权利的一种侵害,就是一种违约行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那就是承担逾期还款所逾期限内的借款利息,按照国家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利息。第三种情形属于无息无期限借款,什么时候贷款人向借款人主张归还借款(当然要留够一定的归还期限),借款人未能归还的,从贷款人要求归还的期限届满开始计算利息。  民间借贷的利息和利率的确定有无原则。民间借贷合同为有偿合同的,其利息和利率的确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当事人对利息和利率有约定的,按照合同的约定办理。  
    2、民间借贷合同当事人之间约定利率的,其约定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贷款利率,但是不得高于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根据司法解释,民间借贷的利率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这一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3、民间借贷当事人之间不得约定计算复利。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指出,出借人不得将利息计入本金谋取高利,审理中发现债权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其利率超出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时,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4、民间借贷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间约定的定期无息借贷,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偿付逾期利息,或者不定期无息借贷经催告不还,出借人要求偿付催告后利息的,可以参照银行同类贷款的利率计息。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宿迁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