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公司的**是花四万买的,可是和我签订的保密协议第一页上写的确是软件价值80万。而最后一页写着如果违反保密协议拷贝或泄露,需要至少赔偿软件价值的百分之六十或更多,也就是至少赔偿48万。我开发过程中往我私人电脑拷贝了一份便于调试,后来我一个朋友偷偷从我电脑也拷贝了一份,留下文件被拷贝过的记录,但是目前并没有泄露的痕迹。现在朋友死活不承认拷贝过。1当初公司购买时花了四万,包括我,卖代码的至少四个人在场,如果真泄露了,他们不肯为我作证那份代码的实际价值怎么办呢?法院会按照80万来处理吗?2我也联系到了之前卖代码的人,他花一万五就可以卖给我那份相似率百分之九十九的源代码,我如果只录下电话录音是否以后就能证明那份代码的价值呢?这个将来能作证据使用吗?

合同纠纷 2018-10-20 11:09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若员工违反保密协议,可能要承担以下法律责任:


    1、民事责任,公司可以要求员工赔偿因违约或侵权给公司造成的损失。


    2、行政责任,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依法责令停止违法 行为,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工商管理机关还可以责 令侵权人将载有商业秘密的图纸、软件及其他有关资料返还权利人或销毁。


    3、刑事责任。对于违反保密协议造成严重后果的当事人,我国刑法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

  • 保密协议是在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签订的为保守公司商业秘密或技术秘密的协议,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保密协议是否有期限限制,答案是肯定的,我国规定保密协议是有期限限制的。 关于保密期限??许多企业认为员工在任职期间对企业有保密义务,而员工离职之后,便不再负有保密义务,实际上这些认识是不全面的。
    保密协议中的商业秘密无论是在任职期间还是离职后,知悉企业商业秘密的员工都负有保密的义务,这是法定义务。 员工在离职之后,若擅自公开或使用,则构成侵权,严重的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而对于一般的保密信息,离职之后,员工一般不负有保密义务。很多企业通常约定保密期限为任职期间及离职后2至3年,这样的约定会给员工造成误解即离职后过了2至3年后即可公开或使用商业秘密了,这样的约定是不可取的。
    因此,企业应区别约定,对商业秘密的保密期限应为任职期间及离职后无限期期间;对于一般的保密信息商业秘密保密期限规定约定2年或3年保密期限。 以上是关于商业秘密保密期限规定的解答。
  •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一方当事人提出的有其他证据佐证并以合法手段取得的、无疑点的视听资料或者与视听资料核 对无误的复制件,对方当事人提出异议但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的,法院应当确认其证明力。但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除 外。
      私自电话录音或者现场录音成为有效证据,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当事人出示的录音证据未被剪接、剪辑或者伪造,前后连接紧密,内容未被篡改,具有客观真实性和连贯性。
      第二,录音证据的取得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如果录音证据的持有者采用了侵犯他人隐私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的规定,比如在其工作处所或者住所以窃听方式取得的录音资料,就属于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诉讼证据使用。
      第三,对方未提出反驳或反驳理由不成立。法院在把录音证据作为判案依据时,还要对录音证据是否有疑点进行审查。如果对方当事人对录音资料表示质疑,并提出足够的证据加以反驳,那么该录音证据便失去证明力。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舟山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