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工伤伤残如何评定,右手大拇指机械性截断,手术接上了,后期整只右手肌无力,能评几级伤残?本人是广东一个工厂的普工,能得到多少工伤赔偿?

工伤赔偿 2018-10-23 16:47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二、造成残疾的工伤保险赔偿项目和标准
    1、包含
    (一)中的所有项目
    2、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基金支付)
    支付方式:一次性支付
    标准:以本人伤前12个月平均工资为基数: 一级为27个月、二级为25个月、三级为23个月、四级为21个月、五级为18个月、六级为16个月、七级为13个月、八级为11个月、九级为9个月、十级为7个月。
    条件:需通过劳动行政部门的伤残鉴定。
    3、伤残津贴
    1-4级由基金支付
    标准:本人伤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为基数:一级90%、二级85%、三级80%、四级75%。
    条件:劳动行政部门鉴定为1-4级的工伤职工。
    5-6级由单位支付
    标准:本人伤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为基数:一级90%、二级85%、三级80%、四级75%。
    条件:
    (1)劳动行政部门鉴定为5-6级的工伤职工
    (2)用人单位难以安排工作或者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
    支付方式:按月支付。伤残津贴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4、生活护理费(基金支付)
    标准:石家庄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全部护理的50%,大部分护理的40%,部分护理的30%。
    条件:劳动行政部门鉴定为需要护理的。
    支付方式:按月支付。
    5、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基金支付)
    标准:石家庄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五级44个月,六级38个月,七级26个月,八级20个月,九级14个月,十级8个月。
    条件:伤残5-10级,职工与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
    支付方式:一次性支付。
    6、一次性就业补助金(企业支付)
    标准:石家庄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五级22个月、六级16个月、七级10个月、八级8个月,九级6个月,十级4个月。
    条件:伤残5-10级自谋职业的(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
    支付方式:一次性支付。
  • 流程:
    1、先到(市)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障科领取工伤申请认定表,并详细填写表格,其中包括要求所在企业盖章同意伤者进行工伤鉴定。
    2、因工伤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应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或者其委托的代理律师按下列规定的期限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一)医疗终结前已经作出工伤认定的,应当在医疗终结后三十日内提出申请;   
    (二)医疗终结后作出工伤认定的,应当在作出工伤认定后三十日内提出申请;   
    (三)申请旧伤复发鉴定的,应当在病情发生后治疗终结前提出。
    3、申请因病致残或非因工致残的等级评定和其他鉴定的,按照相关规定的时限提出申请。
    4、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一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 工伤赔偿标准,又称工伤保险待遇标准。是指工伤职工、工亡职工亲属依法应当享受的赔偿项目和标准。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5级伤残工伤赔偿标准: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4个月的本人工资;  
    2、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  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可见,工伤构成五级伤残,如果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可以得到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黔东南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