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律师您好:我是06年考上大学的,当时把农村户口转为非农业,在我毕业后我村土地被开发区征收,我村在分配征地补偿费时只给百分之四十,不知这样分配是否合理,国家是否有相关规定?请您具体示下,非常感谢!

征地补偿 2018-12-05 05:20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国家征收农民承包的土地需要履行法定的程序,应当发布土地征收公告、补偿安置公告等。而且征收土地之后要给农民给与一定补偿。如果按照你所说的,你们当地政府未履行相应的义务,那么他们征用或者占用土地的行为是违法的,你可以通过向相关部门举报、行政复议,或者起诉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集体土地征收补偿价格标准如下:  第二十六条 征用土地按照以下标准给予补偿:  
    (一)土地补偿费  
    1、征用耕地的,按其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八至十倍计算;  
    2、征用精养鱼池的,按其邻近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至十二倍计算,征用其他养殖水面的,按其邻近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八倍计算;  
    3、征用果园或者其他经济林地的,按其邻近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八至十二倍计算;  
    4、征用其他农用地的,按其邻近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计算;  
    5、征用未利用地的,按其邻近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至五倍计算;  
    6、征用农民集体所有的非农业建设用地的,按其邻近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计算。  
    (二)安置补助费  
    1、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征用耕地的面积计算。征地前被征地单位农业人口人均耕地十五分之一公顷以上的,安置补助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五倍;人均耕地不足十五分之一公顷的,从六倍起算,人均耕地每减少一百五十分之一公顷,安置补助费相应增加一倍,但最高不得超过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  
    2、征用其他农用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该土地的土地补偿费标准的百分之七十计算;  
    3、征用未利用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非农业建设用地的,不支付安置补助费。  
    (三)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  
    1、房屋及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的补偿费,按照重置价格结合成新确定;  
    2、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人工养殖场和电力、广播、通讯设施等附着物,按照等效替代的原则付给迁移费或者补偿费;  
    3、青苗补偿费一般按一季的产值计算,能如期收获的不予补偿。可以移植的苗木、花草以及多年生经济林木等,支付移植费;不能移植的,给予合理补偿或者作价收购。  前款规定的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每公顷低于一万八千元的,按一万八千元计算。  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的具体标准,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确定,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 按照土地管理法,征收土地应当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视情况还应有其他补偿费。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征用土地的安置补助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需要安置的人员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单位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安置单位;不需要统一安置的,安置补助费发放给被安置人员个人或者征得被安置人员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员的保险费用。
    ”“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你儿子为村上户口,在村有土地被征收后,也属于安置对象,理应得到部分安置款。
  • 农村土地征收的补偿费用,按下列方法分配:
    1、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由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实际所有人取得;
    2、土地补偿费由村集体拟定分配方案,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实施,未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决定如何分配。《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四条 涉及村民利益的下列事项,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  
    (一)本村享受误工补贴的人员及补贴标准;  
    (二)从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  
    (三)本村公益事业的兴办和筹资筹劳方案及建设承包方案;  
    (四)土地承包经营方案;  
    (五)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  
    (六)宅基地的使用方案;  
    (七)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方案;  
    (八)以借贷、租赁或者其他方式处分村集体财产;  
    (九)村民会议认为应当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项。  村民会议可以授权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前款规定的事项。  法律对讨论决定村集体经济组织财产和成员权益的事项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锡林郭勒盟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