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我和现任男友(准备结婚)都是离异,壮族,各自育有一女,我女儿七岁,他的女儿三岁,男友35岁,我33岁,两个孩子抚养权均未跟随我两人,男友是独生子女,国家公务员,我不是独生子女,国家公职人员,有病内退,我女儿可以正常探视,他女儿因前妻的缘故,我们已经一年多没有见过了,像这种情况下,我们能有条件申请生育二胎吗?如果我未登记结婚的情况下强行生育二胎会得到什么样的处罚?                          补充:要是方便咨询就不会在这里问了,对吧?问题就是怕有影响才在这里咨询哈。

离婚 2018-12-10 17:34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不允许登记结婚的情况包括:

    一、不是男女双方申请的结婚登记
      我国《婚姻法》明文规定,结婚登记必须是男女双方自愿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登记。
      
    二、已经结婚的人不得再次办理结婚登记
      一夫一妻是我国基本的婚姻制度。申请办理结婚登记的必须是在我国婚姻登记状况上是未婚的,已经进行过结婚登记,和其他人有合法的夫妻关系的,不允许再次申请结婚登记。再婚必须是在前段婚姻关系依法终止以后,就是说要有合法有效的离婚证、或者法院的生效裁判文书。有配偶者又与他人结婚,是会触犯重婚罪的。
      
    三、近亲不得结婚
      我国法律规定有,直系血亲以及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四、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是指精神方面的疾病和重大不治的传染性疾病或者是遗传性疾病。但是现在婚前强制医疗被取消了,可能会难以保证。
      
    五、未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不得结婚
      我国《婚姻法》规定了男女的最低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鼓励提倡晚婚晚育。结婚登记须达到法定婚龄,是强制性的法律规定,未达法定婚龄就是绝对不符合结婚的条件,婚姻登记机关有权,并且必须拒绝为其登记。而晚婚晚育只是提倡,不具有法律强制性。
  • 户口本、双方身份证、独生子女证、医院最新检查证明、单位出具只有一个孩子的证明要双方的。没有工作的到社区开证明。具体办理流程如下。
    1、到女方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领取《再生一胎生育申请、审批表》,如实填写表格中规定的全部栏目,签上姓名,贴一张女方一寸免冠照片,并将申请表送双方所在单位(没有工作单位的送其户籍所在村、居民委员会)核实并盖章。
    2、凭结婚证,户口簿和双方所在村(居)委会或单位签字盖章的《再生一胎生育申请、审批表》到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审查。
    3、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收到经村(居)委会或单位签字、盖章的《再生一胎生育申请、审批表》后,对申请人的情况和是否张榜公布进行核实,再报送县一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县一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在20个工作日内审批决定。
    4、对双方都是农民的夫妻的再生一胎申请,经县级人口计划生育部门同意由乡(镇)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审批的,由乡(镇)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审批发放。
    5、带上身份证结婚证,到女方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领取《再生一胎生育申请、审批表》,按照要求填写表格中规定的全部栏目,签上姓名,贴一张女方一寸免冠照片。
  • 北京申请生育二胎的程序:  
    1、符合《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第十八条规定的夫妻,应向双方单位(无工作单位人员应向户口所在地居委会或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双方单位初审后分别在申请书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工作单位、村(居)委会在出具证明后,出具证明的记录应存入本人档案。  
    2、女方单位计划生育干部持申请书及有关材料(户口簿、身份证、历次离婚判决书或协议书、《结婚证》、第一个子女《生育服务证》、依法收养子女手续等)到女方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申报。  
    3、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收回第一个子女《生育服务证》,发给“再生育一个子女申请审批表”,由申请人按规定填写并经双方单位签署意见、盖章后,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送交区(县)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  
    4、区(县)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讨论通过后,在“再生育一个子女申请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加盖区(县)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公章,并办理生育第二个子女《生育服务证》。  
    5、申请人在交回《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奖励费退回现发放单位后,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将第二个子女《生育服务证》发给申请人,并通知女方户籍所在地居(村)委会。  
    6、审批部门应对申请人离婚和结婚证明的编号进行登记或复印。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绵阳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