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买房交了定金,有收据为证,未签合同,已经办理了房产评估,报告在我手上,跟卖方也去了银行办理银行按揭贷款申请提交资料按手印,当时卖方缺结婚证,后来银行就要求卖方补交结婚证复印件,卖方故意拖延,并要求我多付5000元(有手机短信)给她才递交资料。本人不愿意,跟卖方协商不成,卖方不想卖给我了,我该怎么做对我有利?买房交了定金,卖方故意拖延,跟卖方协商不成,我该怎么做对我有利?

房产纠纷 2019-03-29 15:33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定金,是指根据当事人的书面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一定数额的现金作为债权的担保,称为定金。傣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债务的,应当双信返还定。
    二、签订合同时,要弄清[定金]与[预付款]的含义:
    1、定金是带有违约惩罚性的,给付定的一方违约或者反侮,不得要求返还定;收受定金的一方违约或者反悔,应当双倍返还定金。2。预付款,如果买卖不成或者反悔,买方可以要求退回预付款。三,老百姓买房不容易,要擦亮眼睛,不要受开发商的误导,掉入开发商设计的陷阱。详惰请参考《民法通则〉第八十九条、第九十条、第九十一条。
  • 按揭房贷款手续有哪些?  
    1、两方签定房屋(或预售房)买卖合同,当然,这只是意向性合同,也不要交首期,订金这就看你和前手的谈的条件了。  
    2、向银行提交贷款申请,有些银行强制你要把首期款放在他那,这点怎么处理就见人见智了;期间银行接纳你的申请后,如资料不齐全或不充足会要求你追加提供,一般审批时间会在2周左右;有些银行会在你申请贷款时会要求你办信用卡、理财、投资之类的,尽可能的能推就推,那些可能是吸钱的陷井。  
    3、当银行审批通过后(是同意你的贷款申请,不是同意给你放款),这时你就要注意了,你要问清银行经办人员,你的贷款如抵押办妥后,能安排什么时间给你放款,至少大概给个时间,确定后,你就可以去办理过户,首期款给付。这里又要注意了,一般银行是要求首期款在办理行给付的,你在别的行给付办理行是不承认的。  
    4、与银行签定贷款合同,缴交各种费用,办理抵押、保险。签定贷款合同时,你要看清楚里面的条款,因为银行经办人员大部分都是批量做这些贷款合同的,错漏是难免的。  
    5、办理抵押手续、保险手续。  
    6、放款,有些银行需要客户再去一次银行做放款的申请的。放款后,记得向银行索要一份属于你的贷款合同、借据,二手房就还有保险单、评估书、发票等。
  • 办理房产抵押按揭贷款合同公证所需要提交的材料  
    1、本人及配偶的身份证(原件),如委托办理的须提供代理人的身份证(原件)。  
    2、结婚证(原件);离异的须提交离婚证(原件),最好附未再婚证明;未婚的最好能提交未婚证明。  
    3、户口本(原件)。  
    4、个人收入证明(原件)或从银行操作文本上复印。  
    5、购房首付发票(复印件)。  
    6、如果借款人本人不能亲自办理,并且婚姻状况为未婚的,须按(样本一)提交委托书,如果当地公证处不同意在委托书上写明未婚字样的,须同时按(样本二)提交未婚声明书。  
    7、如果借款人夫妻双方都不能亲自办理,须按(样本三)提交委托书;如果夫妻一方办理的,另一方须按(样本四)提交委托书;离异的须按(样本一)提交委托书。  
    8、委托书的委托权限可根据具体事项进行增减,但是必须有同意赋予公证文书强制执行效力的意思表示。  
    9、以上委托书和声明书须经公证处公证。
  • 婚前按揭买房,离婚有贷款的房屋分割如下:
      
    1、夫妻一方婚前以个人财产购买房屋并按揭贷款,婚前办理了夫妻一方个人为所有权人的房产证,婚后双方共同还贷,该情形下的房屋为一方个人财产,在离婚时另一方无权要求分割。但对参与共同还贷的配偶一方,有权要求对方对其清偿的部分予以返还。在此需要明确的是,共同还贷不论是用一方的个人工资还是双方的工资,都应认定为共同还贷。因此,有贷款的房屋在离婚时,共同还贷的一方可以请求对方返还还贷的房款。对于房屋升值的部分,也可以请求补偿。
      
    2、夫妻一方婚前以个人财产购买房屋并按揭贷款,婚后双方共同还贷,婚后取得房产证,此情形下的按揭房为一方的婚前个人财产,在离婚时不予分割。因为在婚前一方以个人财产购买并按揭买房,婚后取得的产权证是对婚前买房的确认,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如果仅仅因为产权证婚后取得而认定是夫妻共同财产,就将出现一方完全没有出资却仅仅因为结婚而成为房屋共有人的现象。这一结果有违公平原则。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黔西南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