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您好,百忙中打拢了,实在有些法律困惑想问哈,首先介绍哈我的案件。我的哥嫂在两年前回宜昌老家时发生车祸双双去世,当时车上还有我7岁的侄子幸免遇难,事情发生后司机被扣押,但车主和公司拒不漏面,我们只有走法律程序,官司至今打了差不多两年了,司机判了三年,挂靠公司和老板仍然没有任何交代,我们只有审请强制执行,但执行庭现在给我们的回答是没有东西执行,公司的车都是别人挂靠执行不了,公司是租的执行不了,帐上也没有钱执行不了,老板的房子也不是自己的执行不了,我想问哈那我打了二年花了十几万打的官司不是白打了吗,我唯一的哥嫂是不是白白送命了吗,难道这就是我们要走的公平公正的法律吗,真的很困惑,不知道下一步怎么走,现在的家庭已经支离破碎,年迈的老爸老妈已经精皮力尽,只希望在闭眼前能够对他唯一的儿子儿媳有个交代,唯一的孙子有个安排我们只有走法律程序,我想问哈那我打了二年花了十几万打的官司不是白打了吗,难道这就是我们要走的公平公正的法律吗

诉讼 2019-02-26 08:44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如果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法院也会束手无策,申请人只能等被执行人有财产时,再申请法院执行。按描述,您可以申请将被执行人进入黑名单,看是否能进行拘留,给被执行人施压。
    执行是我国法律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执行程序是人民利益能否最终从一纸判决变为实在利益的关键。  法院判决能否及时有效地执行,不但关乎一个法院公信力,而且也是衡量我国法治状况好坏的有力标杆。
    可是,现实的执行难的问题让笔者深深的感到了凉意。执行难,早已让我国法院公信力大打折扣,让人民的利益落空。一是被执行人难找;二是执行财产难寻;三是协助执行人难求;四是应执行财产难动。
  • 申请执行是不需要费用的,具体的时间和程序的法律规定是《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五条规定: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第二百一十七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第二百一十八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有权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但查询、冻结、划拨存款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
      人民法院决定冻结、划拨存款,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  第二百一十九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
    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

  • (一)申请人申请强制执行应提供的材料有:
    1、强制执行申请书一份。申请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加盖公章;申请人为自然人的,应由本人在强制执行申请书上签名或捺手印。强制执行申请书不得使用圆珠笔书写,不得使用复印件;
    2、证明申请人主体资格的材料一份,受委托代为申请强制执行的,一并提供委托代理资料。申请人申请执行非法院法律文书的,还应提供被申请人的主体资格证明材料一份;
    3、具有强制执行内容的生效法律文书原件一份及法律文书生效证明一份。仲裁机关出具的生效法律文书应附上仲裁机关关于法律文书已经生效的函件或双方当事人已签收的送达回执原件一份;行政机关出具的生效行政法律文书应附上当事人已签收的送达回执以及证据材料原件一份;
    4、被申请人财产线索清单。已经对被申请人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的,应提交采取保全措施的民事裁定书复印件一份。
  • 如果胜诉,判决生效之后对方不履行的,可以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如果对方有能力履行判决拒不履行,法院可以采取司法拘留等措施,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莆田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