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我去百荣进的货品?我没有当场看着他们拿货?叫他们给我送去发走了??到家后我打开发现货物颜色拿错了??我就给他们打电话发回去调换??因为是他们的原因导致换货所以运费理应是他们付所以我发了代付??可能是因为代付运费比平时贵一倍他们不想掏这个钱就找各种借口推脱责任??最后挂了我电话??我又打过去我们就吵了起来最后我骂了他们几句挂了电话?第二天我主动给他们发信息说多出来的一半运费我愿意自己负责???本来就是他们有错在先??后果他们承担也是合理的???过了几天我又打电话?他们说我那货他们已经卖掉了??这货是我付过钱已经属于我了??他们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就卖掉了??他们没有资格支配这货??他们就骂我凭什么经过我的同意我算什么东西???最后还是以吵架收场??这种情况我该怎样维护我的权益?因为是批发商场也没办法证明颜色的问题??电话也没录音。

综合法律 2018-12-31 07:27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一、如果订立合同后,对方交付的产品明显不符合质量要求如何处理?  如果订立合同后,合同中约定的质量要求是明确的。对方交付产品明显的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如交付的产品的规格、品种等,显然与合同约定不符,即属显然违约。  买方应当当即提出质量异议,并作如下处理;  
    (1)如不符合合同目的的,可以拒收,省的麻烦。《合同法》一百四十八条规定因标的物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致使不能实现 合同目的,买受人可以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解除合同。  
    (2)合同目的因对方违约行为而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可当即拒收并通知解除合同。法律依据同上。  
    (3)如对交付产品尚可接受,可与对方协商变更合同,或协商减少价款。尽可能采用书面形式。《合同法》第七十七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4)要求对方限时退换,或其他方式解决质量问题。同时双方能就此质量问题的处理意见,形成书面协议。在书面协议中,要表明如对方不能按此协议解决质量问题,我方保留追究违约责任的权利。  我们要防止以下作法:  
    (1)只是表达不满,不向对方明确提出质量异议。  
    (2)提出异议,但没有明确的要求。  
    (3)有异议、要求,但没有对异议的提出及处理结果形成书面的或其他可证明的形式。  
    二、如果在验收后发现的质量问题,如何处理?  
    1、迅速的毫不迟延的向对方发出质量异议的通知,并提供相应的证明。向对方提供的只需是质量瑕疵存在的证据。同时您要注意保留:对该瑕疵是表面检查不易发现的这一特征的证明、对已发出通知的证明。尽可能的采取可证明的通知方式,如快递、电报、电话(可查、可录)。  毫不迟延的催促对方采取补救措施,并尽快解决质量问题,提出明确要求。  
    2、退换、修理可以完成合同需要的,可以通知对方限时退换、修理。费用由对方承担。  
    3、减少价款与上同。  
    三、使用过程中发现的产品质量问题。  使用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处理与验收后的处理并无太大区别,但此时多已造成一定损失,应此要注意质量瑕疵证据的保留。并在向对方发出的通知中提出损失赔偿要求或保留权利。  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将应取得的赔偿问题解决,切勿合同全部履行完毕,单一的去追究对方的违约损害赔偿责任就有些被动了。以上四针对产品质量合同纠纷为你整理的参考内容,希望读你有所帮助。
  • 合理要赔偿
      交通事故纠纷案件中,涉及的赔偿问题一般包括财产损害赔偿和人身伤害赔偿。财产损害赔偿的范围主要包括:修车费;车上货物损失等。修车费:根据修车发票上的合理数额认定,如果车辆已经报废应折价赔偿;事故中车上物品的损坏赔偿,应当按实际损失进行赔偿。
      人身损害赔偿的项目主要有: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死亡补偿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等等。其中,误工费包括两部分,一是当事人在看病、住院期间不能上班造成的误工费,二是因处理交通事故善后事宜的误工费。
    拿到证据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是认定道路交通事故的法定机关,虽然其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应经当事人予以质证,不能当然成为法院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但它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纠纷的重要证据,在诉讼中,对于证明双方当事人各自应负的责任程度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案件起诉至法院后,法院固然应当根据法庭调查的事实对事故责任进行确认,调查范围不受公安机关责任认定书的限制,但在通常情况下,当事人没有确凿证据推翻责任认定书的内容时,法院都会采信公安机关对责任的认定,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有关当事人的赔偿责任。
    因此,当事人在拿到交通队的事故责任认定书时,一定要仔细看清责任认定内容。如果不服,要及时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复议 。
  •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也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第18条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的要求。
    宾馆、商场、餐馆、银行、机场、车站、港口、影剧院等经营场所的经营者,应当对消费者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这些法律规定的安全保障义务是指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应当采取一定的行动来防止消费者、潜在的消费者或者其他进入服务场所的人员的人身或财产免受侵害。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伊春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