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你好,夫妻两都是农村,能力有限家庭非常困难,我妻子是残疾人,我今年46岁,妻子35岁,第一胎今年7岁,第二胎今年5岁,我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法律生二胎,二胎没有准生证,村委计生办不给我孩子签字落户口,说我没有达到二胎标准。如果要上户口并要求我上交村委8000块人民币才给我签字。我想请问这样合理吗。在此请律师给我指条路,谢谢??谢谢。。我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法律生二胎,村委计生办不给我孩子签字落户口,请问这样合理吗。

离婚 2019-01-15 18:45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你好!没有准生证也可以给孩子上户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和原国家计生委、公安部《关于加强出生登记工作的通知》、公安部《关于进一步严密户口登记和居民身份证件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公传发〔2008〕180号)都明确规定:户口登记机关凭《出生医学证明》办理出生登记手续,不得将户口登记与社会抚养费征收、落实长效节育等措施相挂钩;任何地方都不得自立限制政策外生育的婴儿落户的法规;对未办理独生子女证、未施行节育手术、政策外生育婴儿的人,其新生儿都应当给予落户。
  • 双方各为城市和农村户口生二胎要看具体情况。夫妻为主要从事种植业或者养殖业的农村居民,一方经县级以上医学、劳动鉴定机构确认为非遗传性一级或者二级肢体残疾,只有一个女孩的,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孩子。满足以下条件的农村户口才可以生二胎:  根据相关规定,女方为农村居民的夫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孩子:  
    (一)一方为独生子女,只有一个孩子的;  
    (二)只生育一个孩子,男方的其他兄弟均无生育条件的;  
    (三)男方到无兄弟的女方落户并赡养女方父母,只有一个女孩的(本项规定只适用于女方姐妹中一人);  
    (四)男方无兄弟且只有一个姐姐或者妹妹,只有一个女孩的;  
    (五)双方定居在人均土地五亩以上(以村计算)的沿海垦区,只有一个女孩的;  
    (六)一方以海洋捕捞为业五年以上,现仍从事海洋捕捞业,只有一个女孩的。  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但仍在农村居住生活的,以及在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中成建制由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的,自转为城镇居民之日起五年内适用前两款规定。  对于非农业户口的夫妻要想生二胎,满足一下任意条件即可:  
    (1)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2)生育的第一个子女经区、县或者市病残儿医学鉴定机构鉴定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3)一方经有关部门鉴定为非遗传性残疾,影响劳动,生活不能自理的;  
    (4)一方符合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条件的;  
    (5)一方为从事出海捕捞连续五年以上的渔民,现仍从事出海捕捞的;  
    (6)一方婚前未生育过子女,另一方婚前生育过一个或者两个子女的;  
    (7)双方婚前各生育过一个子女,且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8)双方婚前各生育过一个子女,其中一方生育的子女经区、县或者市病残儿医学鉴定机构鉴定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9)婚前双方均未生育过子女,婚后经本市二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患有不孕症的夫妻,合法收养一个子女后怀孕的。  农业户口的夫妻在上述9种再生育条件的基础上,增加了3种:  
    (1)一方为本市农业户口且有一方为独生子女的;  
    (2)女方为本市农业户口,无兄弟,其姐妹均只生育一个子女,男方到女方家庭落户赡养老人的;  
    (3)双方婚前各生育过一个子女,一方为本市农业户口且有一方为独生子女的。

  • (三)计划外生育第一胎的夫妻,按前一年度双方收入(农村为所在乡、镇 年劳动力平均收入,城市为县、市、区职工年平均收入)之和的三倍征收计划外 生育费;若前一年度实际经济收入明显高于所在地劳动力平均或职工平均收入的 ,则按其双方实际年收入之和的三倍征收计划外生育费。计划外生育第二胎及二 胎以上的夫妻,按上述原则的四至六倍征收计划外生育费。对前一年经济收入不 明的,比照同时期同行业人员的收入计算,一般不低于所在地劳动力年平均收入 或职工年均收入。
  • 孩子上户口到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办理。
    需要带的证件:
    1、父母双方的身份证。
    2、需要带父母的结婚证。
    3、孩子的医学出生证明
    4、准生证。带着在街道办事处盖好章的准生证到派出所。
    5、户口本。父亲或者母亲一方的户口本。户口以普遍登记有利于维护公共安全,以人身辨认、核实查证、时空管控、促进邻里关系、组织居民自治自卫等多种方式有力支撑各项公共事业、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工作。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铜川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