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两人共同署名的房子,还在贷款中,贷款还有90万。房子现在市价大约值300万元。我与妻子协商离婚,说房子给她个人,剩下的贷款她自己偿还。她不同意,要求我付清全部贷款才可以。更向我开口问道,赔钱才同意离婚。但是金额太大我无法承担,我不同意怎么办?如果我起诉离婚的话,房子财产应该怎么分割?她曾给我戴过绿帽子,可惜我没有证据。并且有个我心仪的女孩给我妻子发短信,说让我妻子管好我,不要骚扰她,也在短信中说明我俩并无关系。请问这样的短信能判定我是过错方吗?我只是精神出轨如果我起诉离婚的话,房子财产应该怎么分割?法院会判我向她支付她所要求的巨额赔偿吗?她不同意,如果我起诉离婚的话,我只是精神出轨如果我起诉离婚的话,房子财产应该怎么分割?

离婚 2019-01-19 09:27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你好,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对于夫妻离婚过错方财产分配通常可以按照下面的内容确定。
    1、你是否同意离婚,你不同意离婚,他要起诉你,法院是否判决离婚还是另外一说。  
    2、如果你们只是想协议离婚,你们现在对财产分割意见不一,是没办法达成离婚协议的,你们还是去法院解决。  
    3、至于少分问题,有外遇不是少分情节。婚姻法第四十七条才是少分财产情节。  《婚姻法》第四十七条 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4、离婚的损害赔偿情节,这跟少分不一样,是个赔偿情节,是对婚姻中的受害方的一个赔偿。  《婚姻法》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5、有外遇跟重婚是不一样的。他们是否有对外以夫妻名义生活,他们仅仅同居,不以夫妻名义同居是没关系的。  配偶者与他们同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  第二条 婚姻法第三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  但据跟《婚姻法》三十九条,女方可以得到适当照顾。  第三十九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因此如果一方存在出轨的情况时,通常应当由该方向无过错方支付相应的离婚损害赔偿,但是如果对方有过错的,则不需要由出轨一方支付。同时,出轨一般不会影响夫妻双方的财产分割。
  • 你好,收集出轨证据,可以要求男方少分或者部分财产。 离婚时抚养权的归属,可以双方协商,一旦协商不成,则需由法院判决。法院判决抚养权归属,一般根据有利于子女成长原则进行,主要考虑以下因素:有无住所、工作、收入、夫妻双方的学历、家庭环境、子女的年龄等。
    2周岁以下,以跟随母亲生活为原则;10岁以上,征求孩子意见。
  • 1,离婚有协商和起诉两种方法,如果是协议离婚,双方协商后,凭双方的离婚协议书、结婚证、身份证到原婚姻登记机关或任一方的户籍地的民政部门办理离婚手续,领取离婚证;若协商不成只能起诉。起诉要到被告户口地或被告居住超过一年以上的所在地法院。4,抚养权方面,要按照那一方的抚养对孩子成长有利原则,法院确定抚养权时会综合考虑孩子现在的生活状态、夫妻双方的工作收入及道德方面及孩子是否一直由一方父母在抚养等因素来判断。2岁以下的小孩一般判给母亲抚养,10以上的孩子,要听取孩子的意见.若有两个小孩,原则上是一人抚养一个小孩的没有扶养孩子一方应支付抚养费,抚养费一般是未抚养孩子一方收入的20-30%。抚养费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具体抚养费的确定要根据当地生活水平及孩子可能的实际生活花费来确定。5,婚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均属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和债务归夫妻共同所有和负担,一般是一人一半,本着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来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6.依照法律规定,有家庭暴力时,受害方离婚时,可以要求家暴方赔偿,包括物质和精神损害赔偿,且在分财产综合考虑,适当照顾受害方!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荆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