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7.24我(个人)与孙女士签订工程协议,8.22-9.21日有事离开一段时间,工人正常施工,二十四号验收工程时,因工程变动和验收标准问题导致停工,在离开这段期间我们一直有联系,在9月20日,孙女士未通知我的前提下,私自将工程施工,工人在21日通知我的时候我才知道,我打电话给孙女士,态度很不好,说我骗子,骗了他的钱,(其中我垫付了八千元公费还未结付给我)携款潜逃,说报警,我告诉他我二十四号早上到海南,说处理一下这事,他不听并且扬言说要发布朋友圈,告诉别人我是骗子,我当时是在北京(看父母),并且已经订票。21日工人报案,9.22日,孙女士发布朋友圈内容如下,“骗子:海南及黑龙江的人注意该男子,专门从事行骗,携款逃跑,恳请公安机关抓住该男子,以免更多人被该男子欺骗,请大家转发并告知行踪。电话:......”我看到这个当时很生气,我感觉我受到了侵权,我的人格和名誉遭到了伤害,我想以诽谤罪提起公诉,不知道可以不可以,我可以要求他恢复我的声誉要求赔偿我精神损失么?

刑事辩护 2019-01-01 11:44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诽谤的构成要符合下列要件:
      
    1、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2、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3、诽谤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对一般诽谤行为需要年满16岁,16岁以下是限制民事责任能力人,同时16岁也是刑事责任年龄。16岁以下的人有诽谤行为,其监护人有赔偿责任。
      
    4、诽谤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是真实事实加以扩散,或者把某种虚假事实进行扩散但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则不构成诽谤。
  • 利用微信对公民进行诽谤或者侮辱,其行为违法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之规定,是违法行为,依法应追究治安行政责任。如果报案了,警方说立不了案,受害人可以要求警方说明立不了案的原因,如果警方说明后,受害人不服,可以向其上级公安机关纪检部门或者检察院投诉。投诉后,如果事实成立,公安机关纪检部门或者检察院会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办案单位立案查处。法律链接:《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 诽谤与名誉侵权的区别:
    1、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
    甚至叙述的事实愈真实,愈会加重侵权的程度。
    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而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如:散布虚假消息,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等,目的是以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
    这种行为即使造成了严重后果,只能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而不构成诽谤罪。
    3、主观过错要求不同。诽谤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主观过错包括过失行为。
    此外,即使善意的检举、揭发、批评中有不实成分的,也不应以诽谤罪论处。
  • 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属于名誉侵权违法行为。  法律规定: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侵权责任法》第十五条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赔偿损失  
    (七)赔礼道歉  
    (八)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以上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北京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