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我的一个朋友冒用我公司的名义去和工厂签订了生产合同,货收了以后货款一直拖欠不还。现在工厂方说要起诉我(我是公司法人),让我去还这个欠款。但是合同我一直都没见过,都是他个人一个人炒作,包括收益付款都是他个人账户进出的。我需要负责吗?或者有什么法律责任。注:公司现在已经转给别人法人和公司名称都改了。

合同纠纷 2018-12-30 12:22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搜集好能够证明借贷关系的证据,如借条、证明人的证词等,可以向法院起诉。
      《民事诉讼法》第216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此款即是申请人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法律依据所在。 人民法院判决后,欠债人仍不偿还借款,即可以申请法院执行,法院可以依法采取以下强制措施进行执行,甚至可以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对其处罚:
      
    1、有权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
      
    2、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
      
    3、隐匿财产的,人民法院有权发出搜查令,对被执行人及其住所或者财产隐匿地进行搜查。
      
    4、强制被执行人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或迟延履行金。
      
    5、债权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其他财产的,也可以随时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6、被申请人拒不履行生效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
      
    7、被申请人拒不履行生效判决、裁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此所谓“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
      债务人不清偿债务,债权人只能向法院起诉,以合法的方式来强制债务人清偿债务。通常情况下债权人是不能直接行使强制权的,包括扣押财产的行为。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债主可以扣押债务人的财产。
  • 未起诉的纠纷,应及时采取发函等措施催讨并收集证据材料,向法院起诉,并在诉讼中提出财产保全,对债务人的财产进行查封冻结等。
    2、已判决的案子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后,也需要债权人积极配合,提供债务人的可执行的财产信息,督促和配合法院及时对债务人财产进行执行等。
    3、对于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的,情节严重的会涉及到刑事责任,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对拒不执行法院裁定的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作出了更加严厉的制裁规定,即:对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的行为,个人罚款最高金额从1000元提高到了1万元;刑法规定,对拒不执行法院判决构成犯罪的,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 有限公司股东以出资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民事案件,公司对外的债务,由公司财产负担。判决生效后,进入执行程序,如果公司仍然无法履行还款义务的,法院会将公司列入失信名单,然后也可以对法院采取限高令措施,即限制法人乘坐高铁、飞机等高消费。
  • 一是保证诉讼时效及时中断,不要超过两年的诉讼时效。只要是能证明你主张过权利就可以:积极催收并保留催收证据,如催收通知书、公证催收等,如不方便直接找你“朋友”催收,也可以用在报纸上刊登等,自主张权利日起,诉讼时效即告中断,重新计算,也就是还有两年。
    二是尽量摸清你朋友的资产情况,包括银行存款,可查封的资产,包括汽车、房产、设备等。
    三是积极关注你朋友的资产变化,如果出现财产减少影响还款的情况一定要及时起诉并采取保全措施,向法院提供其财产线索,要求法院予以查封。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通化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