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发生交通事故,对方擅自开车离开事故现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逃逸

交通事故 2022-11-01 14:48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下列情况是肇事逃逸行为:
    1、交通事故当事人明知发生交通事故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其他。法律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一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第九十二条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 离开事故现场属不属于交通肇事逃逸要视具体情形而定,具体情形如下:
    一、离开事故现场构成逃逸的情形:
    1、交通事故当事人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或者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均属于交通肇事逃逸。
    2、事故发生后行为人履行救助义务,以借钱为由离开事发地点,不能认定行为人有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这种情况不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
    二、离开事故现场不构成逃逸的情形:
    1、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驶离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3、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 交通肇事逃逸认定事故责任时一般由逃逸的一方承担事故全部责任,同时毁坏事故现场的一并需要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有证据证明另一方确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法律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合肥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