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本人入职一家单位1年多。未签劳动合同,以社保补贴形式不买保险。现在公司(变相辞退员工)安排员工异地工作请问异地安排工作符合劳动法吗?

我能按照劳动法第82条:未签劳动合同要求公司赔偿双倍工资。和未买保险。请求赔偿吗?

而且公司以基本工资(600)加奖金的形式发放工资。我月工资1500。如果能要求双倍赔偿是不是以基本工资(600)计算。

如果以上成立。我是不是找当地仲裁委员会。需要提供什么证据。未签劳动合同,现在公司(变相辞退员工)请问异地安排工作符合劳动法吗?未签劳动合同要求公司赔偿双倍工资。

劳动纠纷 2019-05-08 11:34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工资,包括底薪、佣金及额外津贴等。
    底薪: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后,由用人单位每月每期固定支付劳动者报酬金额。
    佣金:是售货员、推销员、地产经纪、旅行社导游等,按其个别员工的营业额,多劳多得的。
    津贴:包括交通津贴、房租津贴、电话补贴、午餐补贴等。
    法律链接:《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各种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报酬。
  • 《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规定: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效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所谓合法就是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首先,劳动合同的形式要合法,如除非全日制用工外,劳动合同需要以书面形式订立,这是《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形式的要求。
    如果是口头合同,当双方发生争议,法律不承认其效力,用人单位要承担不订书面合同的法律后果,《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劳动者二倍的应得劳动报酬。
    ”其次,劳动合同的内容要合法。《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了劳动合同的九项内容。有些内容,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有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在法律规定的限度内作出具体规定,如关于劳动合同的期限,什么情况下应当订立固定期限,什么情况下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应当符合本法的规定;关于工作时间,不得违法国家关于工作时间的规定;关于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还有劳动保护,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劳动保护标准等等。
    如果劳动合同的内容违法,劳动合同不仅不受法律保护,当事人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协商不成,到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申请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 劳动合同原件作为证据需要交予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待案件结束后可以依法取回。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存在劳动纠纷,劳动者可以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依法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申请劳动仲裁需要准备的材料及程序
      
    一、受理事项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二、应提交的材料
      
    (一)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递交《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一式两份,内容包括:
      
    1、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住址、联系电话。
      
    2、用人单位的名称、单位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
      
    3、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4、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5、致送单位名称。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景德镇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