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1.违法侵权内容:隐私权通信泄密(并且拦截没交到收信人手里) 精神损失名誉权侵犯 (具体证据充分条件具备,这里就不需要具体解释)2.案由是我从本地邮寄往异省我弟弟学校引发的 3.我要求被告向公众面前我赔礼道歉 并且把信转交给收件人看4.不需要律师5.本地法院是否能受理6.不需要经济赔偿只求人格尊严名誉7.被告为老师也就是拦截收件人信件并且通信泄密侵犯隐私权 精神损失和名誉权直接侵害的最根本人8.假如本地法院不予受理的部分是否能请求地方法院转交被告地法院受理这些过程中的费用估计需要多少(具体证据充分条件具备,是否能受理6.不需要经济赔偿只求人格尊严名誉7.被告为老师也就是拦截收件人信件并且通信泄密侵犯隐私权 是否能请求地方法院转交被告地法院受理这些过程中的费用估计需要多少

综合法律 2019-03-03 15:05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构成侵害名誉权:
    (1) 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对受害人的名誉进行毁损的恶意;
    (2) 行为人客观上是否有捏造事实或散布虚假事实,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侮辱或诽谤他人,以及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者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损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
    (3) 受害人是否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
    (4) 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3、 撰写、发表批评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认定侵权的标准:
    (1) 文章反映的问题基本真实,没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的,不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2) 文章反映的问题虽基本属实,但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3) 文章的基本内容失实,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定侵害他人名誉权。 “侵害名誉权”, 应该区分公众人物和普通百姓。 作为公众人物,必须要接受舆论、媒体更加严厉苛刻的监督。从法律上讲,每个人都有名誉权,但在法律解释上,必须做出严格区分。区分的结果,一定是更加严格地限制公众人物用名誉权的方式提起诉讼。普通百姓,才是名誉权的重点保护对象。
  • 我国法律涉及隐私权内容主要有如下条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第三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第四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 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第一百零一条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 主要违法行为
      
    (1)侮辱行为 包括口头、动作、文字侮辱和暴力侮辱。侮辱的事实可能是实际存在的。
      
    (2)诽谤行为 诽谤的事实必须是虚假的,否则不构成诽谤。
      
    (3)新闻报道的严重失实。
      
    (4)评论严重不当。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
  • 名誉权受到侵害的,受害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名誉权的侵权之诉。侵害名誉权的处罚《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 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商丘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