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我-2015-09-08 10:43 前几天,我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旁边,被一伙搭一台号称联通工作人员以联通公司搞促销话动的名义,骗去了1300元现金,当时活动人员送了一个4G手机,和一个平板电脑,(后查实手机价值仅200来元,平板是清华一i同方的品牌,可实际上网无法查到,山寨货),当时用身份证充了1300办理了一个78/月的套餐,并被告之每月保底消费76元,送400兆流量,全国漫游1毛5/分,接听免费,第一年免交话费,第二年每月返38元,自己再额外补交38/月,第三年返30/月,自己再交46元/月,但经查实,联通确实有一个78/月的套餐,但仅需交100元就能办理,我这种情况是上当受骗了吗?如果是的话,我又该如何维权?事后我才了解到他们活动进行了几天,当时有人上当后闹事,还惊动了警方,但不知为何,他们活动仍然能继续,如果真是骗子的话,警方为何不管,继续任由他们招摇撞骗,为何联通无作为,导致我也上当受骗,现在我也向联通投诉了我的情况,不知联通会不会处理,我心里很着急,烦请各位律师帮我这种情况是上当受骗了吗?我又该如何维权?当时有人上当后闹事,现在我也向联通投诉了我的情况

合同纠纷 2019-05-08 18:48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消费者被商家欺骗,可通过以下方式维权。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三十九条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第一条 为制止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的欺诈消费者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欺诈消费者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第三条 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一)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
    (二)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
    (三)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
    (四)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
    (五)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六)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的;
    (七)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
    (八)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
    (九)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
    (十)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
    (十一)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的;
    (十二)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十三)以其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第四条 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且不能证明自己确非欺骗、误导消费者而实施此种行为的,应当承担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责任:
    (一)销售失效、变质商品的;
    (二)销售侵犯他人注册商标权的商品的;
    (三)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的商品的;
    (四)销售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的;
    (五)销售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的。
    第五条 对本办法第三条、第四条所列欺诈消费者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法律、行政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处罚。
    第六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第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欺诈消费者行为的程序,适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消费者申诉暂行办法》。
  • 消费投诉: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解决消费争议的途径有5条,这5条途径任消费者自主选择:一是与经营者协商解决;二是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三是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四是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机构仲裁;五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晋中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