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我是学校的保洁员,星期一晚上校长打电话来,叫我好好的带一下新来的保洁员,我说他可能吃不消做以后还要拆灯管,校长说他叫来的人怎么会吃不消做你别做,电话就挂了。第二天我到学校正好私人物品把钥匙交给总务,问总务工资怎么拿说等校长下个星期回来再说。我是20013年进学校的,每年都签合同,我自己交养老保险金12月拿学校报销。我想问一下,我是要等下个星期才能拿工资,能拿多少?我自己交养老保险金12月拿学校报销。我是要等下个星期才能拿工资,能拿多少?

保险纠纷 2019-02-13 14:46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1、如果问题所涉的财物属于当事人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那么是完全可以的。当事人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哄抢、私分、破坏或者是非法查封、没收、冻结扣押。当事人在单位内的个人财产,与当事人与单位之间的纠纷不存在任何关联性,当事人对该财产享有排他性的合法的所有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或限制当事人取走自己的财物。但是,如果涉案财物属于单位所有,当事人为了主张债权而私自拿走单位财物,则属于私自占用公私财物的行为,对方报案后,警方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6条追究当事人的行政责任。
    2、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对自己所享有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3、公民个人的合法财产,包括公民个人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图书、文物、林木、牲畜以及法律允许公民个人所有的生产资料和公民个人所有的其它合法财产。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哄抢、私分、破坏或者是非法查封、没收、冻结、扣押。司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71条、75条司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6条司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17条
  • 劳动者不是正常离职养老保险是可以自己续交的,劳动者可以等找到工作以后,要求新的公司为其缴纳社保,也可以以自由身份缴纳社会养老保险。劳动者应到社保机构个人缴费窗口领取并填写《某某市社会保险个人缴费申报表》和《委托银行代收社会保险费合同书》,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个人社保参加险种: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
    二、缴费比例:基本养老保险+地方补充养老19%,基本医疗保险+地方补充医疗
    8.5%
    三、个人社保参保需提供的资料
    (一)填报《某某市社会保险个人缴费申报表》及《委托银行代收社会保险费合同书》;
    (二)本人身份证和户口簿复印件(验原件);
    (三)首次参保人员,属招工或调入入深户的需提供调令(或招工表)的复印件(验原件),属户口迁入的员工,女35岁、男45岁以上的还需提供原迁入地社保机构出具的养老保险参保状况证明;
    (四)某某建行、中行、农行、工行之一开立的本人储蓄银行存折的户名和帐号页复印件(验原件);
    (五)已有《某某市劳动保障卡》或《某某市职工社会保险证》人员,在申请个人参保缴费时,须验审《深圳市劳动保障卡》或《深圳市职工社会保险证》;申办《某某市劳动保障卡》的,需提供市公安机关认可的第二代身份证联网相馆的数码照片回执。
    四、参保办理程序
    (一)到社保机构个人缴费窗口领取并填写《某某市社会保险个人缴费申报表》和《委托银行代收社会保险费合同书》;
    (二)持《委托银行代收社会保险费合同书》到开户银行加盖公章;
  • 对于失业 养老保险金的办理应该按照如下规定:
    1.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不再缴纳养老保险费,由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对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帐户妥善保存;
    2.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符合退休条件的失业人员,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移交其档案等有关手续,按照规定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其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及有关待遇停止发给;
    3.失业人员未就业期间中断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原则上不再补缴。失业人员未领取失业保险金,又未重新就业,本人自愿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可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继续缴纳。

  • 1、可以继续缴纳养老保险;
    2、具体手续可以事先带上本人的有效身份证、户口本、劳动合同解除书、社保卡及缴费明细等,咨询户口所在地的社保部门工作人员明确。《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桂政办发〔2014〕70号):第二十五条参保人在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在缴费期间跨统筹地区转移户籍的,可将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转入迁入地,并按迁入地规定继续参保缴费,缴费年限累计计算;已经按规定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无论户籍是否迁移,其养老保险关系不再转移。第二十六条参保人跨自治区流动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达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