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您好,本人于前几日购一二手房,买卖双方在互相商量同意价格之后在中介签订了合同,但卖方夫妻只有一人是本人签字,妻子未到场,由丈夫代签,而且买方已将大部分房款付给了卖方,其中6万为订金,合同上写着,如有一方违约,违约方将订金双倍赔偿给另一方,现卖方不想卖了,请问此合同有无法律效应,如有,有多大的法律效应违约方将订金双倍赔偿给另一方,请问此合同有无法律效应,有多大的法律效应

合同纠纷 2019-01-23 15:25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后,由于买方经济能力关系而导致无法继续履行合同,构成合同违约,这应当对卖方承担违约责任。所以,买方在签订合同前,首先要对购买房屋的品质和环境做认真的考察;其次,一定要仔细考虑自己的房款来源以及后续支付能力,防止陷入因为一时冲动而购房,导致违约的尴尬境地。
    如果确实履行不能,要勇于承担违约责任,尽快解除房屋买卖合同,防止陷入债务泥潭而无法自拔。

  • (二)调解
    中介合同违约纠纷的调解,是指双方当事人自愿在第三者(即调解的人)的主持下,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由第三者对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说明劝导,促使他们互谅互让,达成和解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调解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调解是在第三方的主持下进行的,这与双方自行和解有着明显的不同;
    第二,主持调解的第三方在调解中只是说服劝导双方当事人
    互相谅解.达成调解协议而不是作出裁决,这表明调解和仲裁不同;
    第三,调解是依据事实和法律、政策,进行合法调解,而不是不分是非,不顾法律与政策在“和稀泥”。
    (三)仲裁
    仲裁也称公断。合同仲裁,即由第三者依据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或自愿达成的仲裁协议,按照法律规定对合同争议事项进行居中裁断.以解决合同纠纷的一种方式。仲裁是现代世界各国普遍设立的解决争议的一种法律制度。
    (四)诉讼
    中介合同违约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纠纷后.解决争议的方式有4种:即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调解仲裁和诉讼。其中,仲裁方法由于比较灵活、简便,解决纠纷比较快,费 用又比较低,所以很受当事人欢迎。但是,如果当事人一方不愿仲裁,则不能采用仲裁的方式、而只能采用诉讼的方式来解决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所以,诉讼是 解决中介合同违约纠纷的最终形式。
  • 通过中介购买二手房,要注意以下情况:
    一、不要急于付定金。
    因为按照合同约定,在大多数情况下,定金是不退的。除非房产中介刻意隐藏真实信息,造成违约。所以,不要急于付定金,先进行房产调查、了解清楚再交钱。
    二、亲自做产权调查。
    看房产证是看不出房屋抵押、查封、诉讼等问题的,所以必须亲自做调查。不要依赖于中介提供的信息。调查内容包括:
    (1)房屋抵押、查封、诉讼等问题。
    (2)产权人是哪几个,是否全部同意出售。
    (3)去当地派出所确认——里面是不是有户口。
    三、亲自考察业主信息。
    买房子不是小事,小心付出去的钱打了水漂。交易之前最好先调查好业主的信用信息,是否缺钱,是否有赌博等不良嗜好,是否有欠债,可以去找了小区物业了解一下情况。这些信息一般中介都不会如实告知的。
    四、认真审查房屋质量。
    六、签定金合同前,不要付给中介或上家任何费用。
    七、勿轻信中介的一面之词。
  • 面对违约有双方协商和依法裁定两种解决方式:
    1、双方都同意解除合同
    在房屋买卖合同签订之后,如果买卖双方中的一方反悔此次交易,从而违约使合同的目的不能实现,那么守约方如果也同意解除合同,违约方赔偿经济损失的,法律是支持的。具体赔偿方法为:计算房屋差价,转售利益和守约方的赔偿要求,综合考虑之下,违约方将赔偿金额赔偿给守约方。
    2、一方坚决履行合同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合同一旦签订就具备了法律效应,不是随随便便轻易的就能更改的,如果一方违约,但是另一方拒绝违约方的赔偿,严格要求按照合同继续执行合同约定的情况下,守约方的要求也将得到法律的支持。
    守约方可以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并支付违约金。
    对于违约方确确实实不能继续履行合同的,违约方应当赔偿因违约而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预期可得利益损失。
    其中房屋涨跌损失的确定,有两种方法:
    (1)双方能够协商确定的,从其约定;
    (2)双方不能协商确定的,又分两种情况:
    a、原则上可比照同等同级别房屋的市场成交价与买卖合同成交价之差来确定利益损失与赔偿。
    b、通过专业机构评估确定房屋涨跌损失,评估应最大限度的以保护守约方的利益为出发点,以守约方的请求为基础。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朔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