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姐姐判了三年,现在已经两年多了。现在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综合征。现在她在监狱里吃药。这种情况可以申请保外就医吗?谢谢你

保外就医 2023-05-30 13:02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服刑期间,如身体出现不适,监狱内有专门医生处理、检查罪犯的身体情况,这一点,家属不用担心。但是如果罪犯身体出现重大疾病,该怎么办?
    可以申请保外就医的方式治疗。根据法律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准保外就医,身患严重疾病的;身体残疾、生活难以自理的;年老多病,已失去危害社会可能的。
    保外就医一般是两种情况:
    1、人民法院判决时发现罪犯患有严重疾病,不适宜在监狱或其他劳动改造场所内执行刑罚,直接决定保外就医;
    2、罪犯在劳动改造场所服刑期间,患有严重疾病等,经劳动改造机关批准,可以保外就医。
    保外就医的罪犯应由罪犯所在地的公安机关监督考察。保外就医期间应计算在刑期之内。如果罪犯病已痊愈刑期未满,应收监继续执行剩余刑期;如果刑期已满,则按期释放。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五条 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一)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项规定情形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对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
    对罪犯确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
    在交付执行前,暂予监外执行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决定;在交付执行后,暂予监外执行由监狱或者看守所提出书面意见,报省级以上监狱管理机关或者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
  • 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申请保外就医。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五条规定,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一)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项规定情形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对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
  • 服刑人员在监狱内得了重病,监狱会依法予以救治,但是使用的药品和医疗手段,以国家医保范围规定的内容为限,如果需要不在医保范围内的进口药、高价药,经本人申请、亲属同意并愿意承担费用的,监狱可以履行必要的报批手续予以使用。
    这种情况也就二个方案
    方案一:可选择申请保外就医,关键得有担保人最好是直系亲属,然后就是按程序申请。
    申请保外就医的法律依据:为:依据刑诉相关法律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罪犯因身体患有疾病,经有关部门批准取保在监狱外医治。
    即罪犯在服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准予保外就医:
    (1)身患严重疾病、短期内有死亡危险的;
    (2)原判无期徒刑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后减为有期徒刑的罪犯,从执行无期徒刑起服刑七年以上的,或者原判有期徒刑的罪犯,执行原判刑期(已减刑的,按减刑后的刑期计算)三分之一以上(含减刑时间),患慢性疾病、长期医治无效的。
    但如果病情恶化有死亡危险、改造表现较好的,可以不受上述期限的限制;
    (3)身体残疾、生活难以自理的;
    (4)年龄60周岁以上、体衰多病、已失去危害社会可能的。
    得了重病的服刑人员,符合保外就医条件的,可以申请办理保外就医。
    但是属于不的保外就医的服刑人员,无论病情多严重,只能在狱内诊治,不能办理保外就医。
    方案二:在监狱内进行保守治疗,因为如果病人在外面没亲人也没钱,要怎么治疗呢?不如在监狱里面慢慢等死总比外面强的多,一日三餐是有的,免费的护工也是有的,当然要用最好的药可能性不大,就是药品会短缺或用替代药品,监狱不可能坐视不管。
    如果你想在监狱里让国家承担天价药物来延续生命,可能性还是很小的,毕竟没有哪条法律规定:国家必须为服刑的病人无条件的承担巨额医药费啊,没这个义务。
    我们秉承人道主义,但人道主义不是爱心泛滥。
    所以,我们强调的是“合理范围内”,强调的是“相应规格的医疗保障”。一切不在合理范围内的需求,一切超过相应规格的需求,都视为无效需求。管不了的事就不管了。那么多好人还顾不过来呢。
    生死有命,不可强求。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重庆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