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对方借钱不还,想起诉对方,可是没有对方身份信息,只知道名字电话和现在的住址,可以起诉吗?

离婚 2019-03-22 06:03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1 欠款是民事纠纷,公安机关不会受理。建议你们到法院起诉解决。但若是刑事诈骗,则是刑事案件,公安机关会受理。
    2 你要保留好相关证据(如对方的身份证复印件或身份证号、合同、邮件、手机短信、录音、汇款纪录等),可以到他的户籍地或经常居住地起诉,及时起诉要他还钱。
  • 一般认为主要的解决方法有:
    (一)对方有归还诚意,但暂时无还款或一次性全额还款能力的,可考虑给予适当合理的宽限时间或分期还款;
    (二)对方有归还诚意,但限于客观原因无法还款,基于诉讼时效的考虑应当尽快安排起诉事宜;
    (三)对方无归还诚意,但有偿还能力的,建议采取适当的方式给予压力,迫使还款。如非诉手段无法实现催款效果,则建议立即采取诉讼方式且考虑采取诉讼保全。
    (四)无法判断对方是否有归还诚意,也无法判断是否有偿还能力,建议采用适当的方式施加压力,迫使对方做出反应,以便正确判断上述情形,并按照1-3项方法进行。
  • 法律规定,夫妻共同债务要共同偿还,债权人想要回借款的,要证明借款属于债务人夫妻共同债务。一般而言,用于夫妻共同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共同债务。   夫妻共同债务是指为满足夫妻共同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   夫妻共同债务主要是基于夫妻家庭共同生活的需要,以及对共有财产的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而产生的债务。   夫妻共同债务主要包括:   
    1、婚前一方借款购置的财产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为购置这些财产所负的债务;   
    2、夫妻为家庭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3、夫妻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负的债务,或者一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经营收入用于家庭生活或配偶分享所负的债务;   
    4、夫妻一方或者双方治病以及为负有法定义务的人治病所负的债务;   
    5、因抚养子女所负的债务;   
    6、因赡养负有赡养义务的老人所负的债务;   
    7、为支付夫妻一方或双方的教育、培训费用所负的债务;   
    8、为支付正当必要的社会交往费用所负的债务;   
    9、夫妻协议约定为共同债务的债务;   
    10、其他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的债务。   夫妻共同债务要共同偿还,夫妻双方承担连带责任。   债权人如果能够证明借款属于债务人夫妻共同债务的话,就可以起诉要求其妻子偿还借款。   在承担责任的方式上,夫妻“共同偿还”的责任是连带的清偿责任,不论双方是否已经离婚,均得对共同债务以夫妻共同财产、自己所有的财产清偿。   债权人有权向夫妻一方或双方要求清偿债务的部份或全部,它不分夫妻应承担的份额,也不分先后顺序,夫妻任何一方应根据债权人的要求全部或部份承担债务,一方财产不足以清偿时,另一方负有清偿责任。
  • 法律规定,夫妻共同债务要共同偿还,债权人想要回借款的,要证明借款属于债务人夫妻共同债务。一般而言,用于夫妻共同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共同债务。   夫妻共同债务是指为满足夫妻共同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   夫妻共同债务主要是基于夫妻家庭共同生活的需要,以及对共有财产的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而产生的债务。   夫妻共同债务主要包括:   
    1、婚前一方借款购置的财产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为购置这些财产所负的债务;   
    2、夫妻为家庭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3、夫妻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负的债务,或者一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经营收入用于家庭生活或配偶分享所负的债务;   
    4、夫妻一方或者双方治病以及为负有法定义务的人治病所负的债务;   
    5、因抚养子女所负的债务;   
    6、因赡养负有赡养义务的老人所负的债务;   
    7、为支付夫妻一方或双方的教育、培训费用所负的债务;   
    8、为支付正当必要的社会交往费用所负的债务;   
    9、夫妻协议约定为共同债务的债务;   
    10、其他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的债务。   夫妻共同债务要共同偿还,夫妻双方承担连带责任。   债权人如果能够证明借款属于债务人夫妻共同债务的话,就可以起诉要求其妻子偿还借款。   在承担责任的方式上,夫妻“共同偿还”的责任是连带的清偿责任,不论双方是否已经离婚,均得对共同债务以夫妻共同财产、自己所有的财产清偿。   债权人有权向夫妻一方或双方要求清偿债务的部份或全部,它不分夫妻应承担的份额,也不分先后顺序,夫妻任何一方应根据债权人的要求全部或部份承担债务,一方财产不足以清偿时,另一方负有清偿责任。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漯河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