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我上了11天班,现在想离开公司,不付工资

讨薪 2023-08-05 03:24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公司离职不给法工资处理方法如下:
    1、当事人优先找到单位人事部门和财务部门,持离职证明文件要求发放应发而未发的工资;
    2、单位无理拒付的,当事人可以持相关证明材料,如身份证明、劳动合同、协议、离职证明及拖欠工资的相关材料,到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机关申请劳动仲裁,仲裁机关会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审理并裁决;
    3、如不服仲裁结果,可直接向单位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上诉法院的方法是什么
    1、收到一审判决书之日起15天内准备好上诉状递交给一审法院上诉窗口;
    2、一审法院受理之后,会将上诉状以及一审的全部材料移交给二审法院;
    3、二审法院收到之后会安排开庭时间并发出传票给上诉人和被上诉人;
    4、如果一审有诉讼费,则上诉立案的同时会缴纳上诉费。
  • 突然离职不给工资的处理办法如下:
    1、当事人双方协商解决;
    2、如果协商不成,当事人可以到劳动行政部门进行举报,来索要工资,公司不按时支付员工工资的,员工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并立即要求公司支付员工拖欠的工资以及按照拖欠工资的支付经济补偿金;
    3、当事人还可以直接申请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者在拖欠工资的维权中需注意哪些事项
    1、要确认和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的事实,如工资单,考勤记录,工作过程中的文件记录;
    2、确认劳动关系后,对于单位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可与老板协商,要求单位补发工资;
    3、如果协商不成,带好相关资料到劳动局投诉,或者直接到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提出劳动仲裁;
    4、如果拖欠工资数额比较大的话,可以直接请律师打官司,通过诉讼的方法来要回被拖欠的工资。
  • 用人单位不支付工资或不办理离职手续,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用人单位存有违背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状况,你明确提出辞职后可以马上离开并规定支付剩下的工资及经济补偿(每工作中1年支付1个月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你提早30天提到的书面形式辞职,不用用人单位准许就可以辞职。
    在其中,实习期提早3天书面形式明确提出。
    并没有提早30天明确提出辞职,用人单位都没有违反规定状况存有,立即递交离职报告就离开,这个时候便是你违反规定了,给用人单位导致的直接的财产损失、招骋你造成的花费,你需要担负。
    支付相对应用人单位损害后,可以规定用人单位给你办理离职手续;
    书面形式的辞职申请。职工要想辞职,一定要有书面形式的离职报告。口头上明确提出的申请办理,难以有直接证据证实,即使应用社交软件明确提出的辞职,也会碰到取证难的问题。
    因此最好是写书面形式的辞职申请,而且一式两份,交到企业的领导干部,并且有公司领导的签名就更佳了,签名后职工自身也保存一份。即使领导干部不同意你的辞职申请,也需要在离职报告上签字,证实领导干部了解这一事。
    假如领导干部回绝签名,那麼可以选用EMS邮递离职报告的方法,邮递时标明是别人的离职报告,收货人标明公司的全名,详细地址,收货人名字、联系电话,储存好邮递的回单。
    可以证实你已经向企业提到了书面形式的辞职申请。
    辞职日期可以商议。企业允许了你的辞职申请的,实际何时离去企业办理离职手续是可以商议的,不一定非得到30天之后才可以离开。
    仅有不同意或是商议不一致的,才必须到了30天才可以离开。
    企业有下述个人行为的,不用提早30天通告,只必须书面形式离职报告就可以企业并没有与你签订合同的。企业并没有给你交纳社保的。
    企业并没有及时全额支付劳务报酬的。也有一些状况可以连书面形式离职报告都不用。企业不法限定人身自由权、逼迫工作、强制危险作业,严重危害职工生命安全的,可以不用递交辞职申请通告企业,马上解除劳动关系离开。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太原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