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社区矫正对象包含怎样的,包括哪些工作内容

其他 2023-08-31 11:22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社区矫正具体的工作内容有管理、教育、参与公益工作等。司法机关作为社区矫正工作的主体,会依法组织矫正对象参与各种社区的矫正活动。通过界定活动范围等措施,加强矫正对象行为的有效控制,维持社区矫正工作的正常秩序运行,保证非监禁刑罚的有效执行。通过社区矫正教育,让矫正对象提高对所犯罪行的认识,认罪守法,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适用缓刑的对象和条件是什么
    适用缓刑的对象和条件如下:
    1、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说明,判处三年以上徒刑的罪犯,不能缓刑。
    2、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即法院认为不关押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以上两条缺一不可。此外,刑法规定,对累犯,不论其刑期长短,一律不能适用缓刑。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九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九条
    【被管制罪犯的义务与权利】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三)按照执行机关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四)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五)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执行机关批准。
    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
  • 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一般包括被人民法院处以管制、缓刑、或者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刑罚的犯罪分子。具体的工作内容一般包括对该犯罪分子进行教育,改善其与邻里亲友的关系,督促其悔过等。《刑法》规定,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应当依法实行社区矫正。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六条
    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 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为: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以及被剥夺政治权利在社会服刑的五种罪犯。工作内容:对矫正对象提供特别帮助和服务,包括帮助他们寻找工作或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帮助他们在获得工作后努力保持,帮助他们妥善解决个人与家庭、邻里的关系,帮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正确认识社会正确面对自己,正确认识社会现实与主观能力之间的矛盾,等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六条 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北京市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