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您好,我想咨询交通事故的赔偿和责任划分问题,情况如下:我父亲出车祸了,头部重伤,右脑又前额颅骨取出,大脑严重受损,父亲是民工做建筑的,对方是国企长途客运公司,当时是父亲去马路对面上厕所(因为工地上没有厕所,只能去对面),马路中间是实线,因为是工业郊区没有监控,交警划分的责任是对方主要责任,我方次要责任(我们还没有签认定书),父亲现在住院一个半月了,身体机能恢复得不错,但是神志上有一些不清楚(很多事情都知道,但是他自己老是想些没有的事),医生说要三个月后做评估评残,我们家里人就是不知道应该什么时候去起诉对方,还有涉及到的一些赔偿问题,现在还没有办出院,出院之后还要回家休养几个月,还有个补颅手术,我想咨询交通事故的赔偿和责任划分问题,交警划分的责任是对方主要责任,我们家里人就是不知道应该什么时候去起诉对方

交通事故 2019-06-17 04:18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四条第
    (六)项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该认定为工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二条第一款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
    所以如果在满足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因为车祸遭受伤害的,也可以依法请求有关的赔偿。
  • 交通事故划分责任后,要求保险公司赔偿的方法:
      
    1、如果双方均参加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又不愿意放弃保险公司的赔偿,应当立即向投保的保险公司报告出险,向投保的保险公司索赔。
      
    2、如果双方均参加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但是损失超出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就超出部分继续按照下列方式解决:
      · 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商业险的,向投保的保险公司索赔。
      · 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商业险的,就超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部分协商解决。
      
    3、对保险公司的理赔有异议,或者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通过诉讼渠道解决。
  • 首先,因交通事故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首先要有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这是所有赔偿责任依据的开始。
    其次,对于因交通事故引起的致人人身损害,主要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住院费,护理费,营养费,误工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精神损害赔偿等。
    建立的基础是伤残等级鉴定基础之上。伤残等级鉴定是由专门的鉴定机构鉴定。 第三,伤残等级后确认后,依据当地的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以及受害人的年龄、户籍来确认各项赔偿责任。
  • 交通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交通事故发生后首先要进行事故责任认定,具体责任认定有交警根据现场情况和各方的过错程度,以及过错行为与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认定,律师由于没在现场,是不能确定责任的,责任认定后,根据责任比例确定赔偿问题,全部损失首先在交强险限额内全部赔偿:被保险机动车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有责任的赔偿限额为: 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10000元人民币。 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0000元人民币。 财产损失赔偿限额:2000元人民币。
    二、被保险机动车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无责任的赔偿限额为: 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0000元人民币。 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00元人民币。 财产损失赔偿限额:200元人民币。超出交强险范围部分按照比例赔偿,比例赔偿同等责任按照5:5赔偿,主次按照7:3赔偿。 具体赔偿项目: 受伤者
    一、医疗费(实报实销,以单据为准)
    二、误工费:伤者每日收入X自受伤日到鉴定结论下发之日
    三、住院伙食补助费:30元x住院天数
    四、护理费:住院时间X护理人员每日收入
    五、残疾赔偿金:(城镇户口:29222x20x基数 农村户口; 11832x20x基数),伤残等级据鉴定。
    一、被扶养人生活费:18323元(农村户口:7962元)x被抚养人需要抚养年数,以伤者受伤前前或者残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抚养的、没有其他生活来源的人为限,按当地居民基本生活费标准计算。被抚养人不满十八周岁的,生活费计算到十八周岁。被抚养人无劳动能力的,生活费计算二十年,但五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抚养费少计一年,但计算生活费的年限最低不少于十年;被抚养人七十周岁以上的,抚养费只计五年。后续治疗费按照鉴定的标准赔偿。
    七、交通费:根据单据,实报实销。
    八、精神损害赔偿金 :根据伤残级别,以1000元为起点,最高2万元。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随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