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有没有法律规定企业应该如何应对不正当竞争?

不正当竞争 2023-10-01 09:48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企业应对不正当竞争,具体可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以下不同的救济方式:
    1、提起民事诉讼,以获得救济。在发现其它企业实施了对本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时,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人民法院判令其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对其行为给本企业所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
    2、向有管理权限的行政机关举报,要求该机关启动行政执法程序,对该企业予以相应的行政处罚。
    3、如该企业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则应向司法机关举报并提出请求,请求司法机关对其犯罪行为予以刑事制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二款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该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因此,凡是在竞争过程中,采用虚假、欺诈、损人利己的违反国家法律手段进行的竞争,都是不正当竞争行为,都会损害其他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 法律分析:不正当竞争的构成要件如下:
    1、不正当竞争的主体为经营者,包括合法、非法经营的经营者。
    2、客观上实施了不正当竞争行为。
    3、在不正当竞争中,其他市场主体因为不正当竞争行为而使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4、损失与不正当竞争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5、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二条 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遵守法律和商业道德。
    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本法所称的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或者提供服务(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 不正当竞争行为大体有7类:
    1、欺诈性交易方法。
    2、商业贿赂行为。
    3、虚假宣传。
    4、侵犯商业秘密。
    5、掠夺定价。
    6、欺骗性有奖销售和巨奖销售。
    7、诋毁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法律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深圳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