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怎么样证明存在加班事实的证据

讨薪 2023-10-06 16:06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如果要证明存在加班事实,当事人需要依法收集下列证据:用人单位的考勤表;劳动者打卡记录;单位与劳动者协商加班的聊天记录、书面通知等;以及其他劳动者的证言。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 劳动者证明加班的证据有:
    1、单位公布的加班人员名单,单位张贴书面加班通知,规章制度和有作息时间的考勤制度;
    2、同事的证词,加班后保留向单位报销出租车费和报销理由的复印件,以及主张加班费时的录音、聊天记录等视听材料;
    3、交接班记录、材料收集记录、工作流程记录、加班时的工作邮件或电话交流记录。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 劳动者证明加班事实的证据可以是考勤表、交接班记录、加班通知、工资条、证人证言等。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
    《劳动争议仲裁法》第六条法律依据:《劳动争议仲裁法》第六条
    《劳动争议仲裁法》第六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广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