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請问我的老公和A生育了一个儿子、现在A说要告我的老公重婚罪、而A在生儿子之前也知道我老公是有家庭和妻子的人、还为他了一个儿子、儿子现在有一岁半了、我老公从来不在外过夜、每天都回来家睡、如果A告我老公、我老公会被判刑吗?我反过来告A、A会被判刑吗?請问我的老公和A生育了一个儿子、现在A说要告我的老公重婚罪、我老公会被判刑吗?A会被判刑吗?

离婚 2019-04-15 07:21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可以参看《刑法》 第二百五十八条 【重婚罪】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五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 想要认定重婚罪,首先需要了解重婚罪保护的是什么,为什么会采用刑事处罚措施来保护。首先,重婚是对一夫一妻制的挑战。对于违背一夫一妻制的,则会受到刑事处罚的惩罚。所以,认定重婚罪首先需要重婚前的婚姻有效。
    所以,重婚罪的认定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重婚罪的前婚属于合法的婚姻,也就是我国法律承认的婚姻关系。这时候要分两种情况:领取结婚证的合法婚姻和1994年2月1号之前未领取结婚证,邻里承认的事实婚姻
    对此,目前还存在分歧,各地的处理方式也有不同。一些地区认可重婚前存在的事实婚姻,有些地区只承认领取结婚证的合法婚姻。
    2、重婚罪的后婚可以是法律婚姻,也可以是法律上认可的事实婚姻关系。
    此时,两种情况可以判定是否构成重婚。一就是领取结婚证的重婚,二就是以夫妻名义形成事实婚姻的重婚。
    简单的说,就是重婚罪必须前后都满足婚姻的状态,如果不认可前婚是事实婚姻的,则后婚不管领不领取结婚证,都不属于重婚行为。
    如果,对前婚的事实婚姻认可的,则后婚不管是什么状态,只要满足了两种条件之一,就属于重婚罪。在此,自己是无法认定重婚罪的。只能在提请公安机关介入,法院判决后才能认为是否属于重婚罪。
    但是对于前婚是登记婚的,后婚不管是什么行为,都构成重婚罪。
  • 老公和一个女的住在一起算重婚吗?   
    一、怎样才是重婚?   重婚,是指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结婚或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行为,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或者与之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行为。   重婚包括法律上的重婚和事实上的重婚两种情况。法律上的重婚指前婚尚未解除又与他人登记结婚的,事实上的重婚指前婚尚未解除又与他人形成事实婚姻的。根据有关司法解释,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按重婚定罪处罚。   
    二、这种犯罪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   其一是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即已经结婚的一方,在婚姻关系没有被依法解除之前,又与他人结婚的行为;   其二是没有配偶的人,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   其主要特征是:   
    (一)侵害的客体是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   
    (二)客观上必须具有重婚行为;   
    (三)主体是已婚男女的任何一方,或虽未结婚但明知对方有配偶的人。   如果没有结婚的一方在不知道对方已结婚的情形下与之结婚的,则不知情的当事人不构成重婚罪。   
    (四)主观上只能是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
  • 收集重婚罪证据的技巧
    1、可以暗访居住生活的场所
    认定重婚最重要的一点是与他人同居生活,因此同居的地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找到了同居生活的场所才能有进一步的婚姻调查取证。
    2、从行为人邻居着手准备
    确定重婚者是否真的重婚,还要看他是否以夫妻名义与他人同居生活,而这些情况需要无利益第三人加以佐证,譬如行为人生活场所附近同时与其又经常有来往的人。
    3、从婚姻登记处查询婚外情一方的婚姻情况
    如果有登记结婚的,可以请求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配合,调取重婚的证据。
    4、报警
    根据刑诉法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重婚案可由被害人提出自诉,也可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现在法院的做法是一般的是如果自诉人有证据证明重婚的事实,法院直接按自诉立案。如果自诉人的证据不足,法院不立自诉案件。由受害人请求公安机关侦察,然后由检察院提起公诉。
    5、委托律师协助取证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自贡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