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我在学校工作了六年未交任何保险,17年年底被无故辞退,能不能要求学校给补交保险

保险纠纷 2019-04-14 11:03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可以要求单位补缴社保。
    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可以延长缴费至满15年。社会保险法实施前参保、延长缴费5年后仍不足15年的,可以一次性补缴至满15年。
    对于未继续缴费或者延长缴费后累计缴费年限仍不足15年的人员,可以申请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对于不愿意延长缴费至满15年,也不愿意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可以申请将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 单位违法解雇你的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 正常情况下,一般单位只能做2个月的补交,如果需要更长时间只好通过一些代理机构来操作。  补交的办理流程  
    一、所要补交的信息  
    1、身份证号码  
    2、姓名  
    3、有社保卡的需要社保卡的电脑号  
    4、需要补交的时间段  
    5、时间为当天成功补交(每月1-15号)  
    二、办理社保卡  
    1、办理社保卡用的相片回执单,在打清单时,交付我工作人员  
    2、由办理本人取卡,社保局受理费用20元  
    3、由我处带取卡,本处将收取费用50元  
    4、时间为一个月  
    三、收费流程  
    1、扣款成功后,由本处人员,与你一起到社保局打印社保清单  
    2、双方共同对致社保清单产生的费用  
    3、个人+公司+滞纳金+手续费  缴费标准:以1000元工资为例子  
    1、(综合医疗是以深圳户籍员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工资为基数)  基本养老:1000*(公司10%+个人8%)=180元  综合医疗:1940*(公司
    4.5%+个人2%)=
    126.1元  工伤保险:1000*
    0.25%=
    2.5元(公司)  失业残保金保险:3233*
    0.4%=
    12.93元(公司)  生育保险:1940*
    0.5%=
    9.7元(公司)  总的费用累计共:
    331.23元  
    2、(住院医疗是以市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  基本养老:1000*(公司10%+个人8%)=180元  住院医疗:3233*(公司
    0.5%+个人
    0.2%)=
    22.63元  工伤保险:1000*
    0.25%=
    2.5元(公司)  生育险:3222*
    0.02%=
    6.47元(公司)  失业残保金保险:3233*
    0.4%=
    12.93元(公司)  总的费用累计共:
    224.53元
  • 补保险涉及的情况很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社保补缴所需的材料
    (1)各地区政策不同,要求的材料不同;
    (2)补缴的时间不同,要求的材料也不同。一般来说,补缴的月份越早,所需要的材料越多。
    具体所需材料,建议登陆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查看,或拨打1233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电话咨询。
    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
    1.《北京市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申办单》一式两份。
    补缴2011年7月(含)以后超过近三个月的需持相关材料先到社保中心业务核查科进行核查,凭签章后的该表办理补缴。所需材料为:①申请补缴人员户口本首页及本人页复印件;②补缴期间相应工资收入明细复印件;③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复印件;④《个人纳税信息查询》结果(另附登录北京市地方税务局个人纳税信息查询系统的申请补缴人员个人查询密码);⑤《北京市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申办单》(一式三份)。
    2.《北京市社会保险费补缴明细表》(表四)一式两份。
    3.《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补缴情况表》(表十)一式两份。
    4.补缴2011年7月以前或跨此期间社会保险的需同时提供经由朝阳区行政事务受理中心审批的《朝阳区补缴养老保险审核表》及《补缴通知书》。
    5.企业版子系统(五险合一)软件生成个人补缴信息报盘文件。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娄底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