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准备离婚,有一套按揭房,户主是对方,婚后财产,现在打算转给小孩,又不可以过户,有什么办法可以公正又不会被户主抵押或者贷款?准备离婚,有一套按揭房,婚后财产,又不可以过户,有什么办法可以公正又不会被户主抵押或者贷款?

离婚 2019-04-25 12:12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一、离婚后按揭房如何过户,怎么过户?由于房价的高居不降,不少夫妻在婚前及婚后会协商贷款按揭购房,共筑爱巢。但是离婚时按揭房归谁,离婚后按揭房如何过户却成为不少离婚夫妻头疼的难题之一。离婚后按揭房如何过户,离婚后按揭房过户的流程是什么,费用是多少呢?
    (一)、没有房产证的,离婚按揭房如何过户?没有房产证的按揭房,离婚后如何过户呢?我们都知道,房屋过户必须有房产证,没有房产证是无法进行过户的。按揭房的房产证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在银行抵押的。因此,离婚后,分得房子的一方想要过户的,可以有两种办法:
    1、提前还贷:消除银行按揭抵押贷款的抵押登记,如果没有很多现金提前还贷的,可以考虑通过一些贷款公司将房产证赎出。在取得房产证后,双方到房产登记部分办理过户。
    2、没有能力一次清偿贷款的,可以与贷款银行协商,变更贷款人,重新签订住房贷款抵押合同。这种操作方式比较麻烦,因为银行出于偿还贷款的风险及工作量的考虑,一般是不会给予配合的。
    (二)、有房产证的,离婚按揭房如何过户,怎么过户?有房产证的,离婚按揭房过户就比较好办理了。按照正常的过户手续办理即可。
    二、离婚后按揭房如何过户,过户流程是什么?离婚后按揭房如何过户,过户流程是什么?如上文所说,未取得房产证的无法办理过户。因此,离婚按揭房取得房产证的,过户首先需要办理离婚房产析产,离婚房产析产是离婚房产过户免征契税的证明。如果不是因为离婚分得的房产,在房产过户时就需要缴纳契税。办理完离婚房产析产手续后,就可以到房产管理部门办理离婚房产过户手续,具体的过户流程有:
    (1)、协议离婚,签订离婚协议书的到公证处办理析产公证,如有离婚判决书的话无需办理公证;
    (2)、到交易中心办理转绘;
    (3)、到房管局办理免征契税申请;
    (4)、办理析产登记手续并缴交50元登记费;
    (5)、取证。
    三、离婚后按揭房如何过户,费用是多少?离婚房产过户费怎么算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具体要根据房产面积等因素进行计算。下面提供离婚房产过户费的计算方法及手续费多少的解答。
    (一)、税类:
    1、契税按产价百分之二;
    2、印花税按产价万分之五。
    (二)、费类:
    1、登记费
    80.00元;
    2、交易手续费百分之二(按产价);
    3、工本费
    20.00元以上即是对离婚按揭房过户费的简单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按揭房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分割时分给一方,则此时的过户不需要缴纳契税。一般情况下,对于离婚按揭房过户的费用由于地区的不同而存在一些差异。价格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 在司法实践中,对利息的计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1、无息推定
    无息推定就是对当事人在借款合同中对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应当推定确认借款人不必向贷款人支付借款利息。
    在合同法施行以前,基于保护贷款人的利益,都是按照银行同期利率计算利息。
    但是合同法对此作了根本性改变,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对利息没有做未约定的,不计算利息。
    2、合理利率
    所谓合理利率,主要是依据合同法第211条关于自然人之间借款利率的规定“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按照这些要求,在司法实践中适用其第211条规定确认当事人之间关于借款利率的约定时,因当前我国法律和行政法规尚没有关于限制民间借贷利率的具体确定,仍应当按照最高人民法院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予以认定和处理。
    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对超出的部分不予保护。
  • 贷款跟户口其实没有太大关系的,抵押贷款主要还是要有可以抵押的东西,一般是房产,所以要有房产就能办理抵押贷款的。
    抵押贷款指借款者以一定的抵押品作为物品保证向银行取得的贷款。
    它是银行的一种放款形式、抵押品通常包括有价证券、国债券、各种股票、房地产、以及货物的提单、栈单或其他各种证明物品所有权的单据。贷款到期,借款者必须如数归还,否则银行有权处理抵押品,作为一种补偿。
  • 离婚后,关于孩子的抚养,不抚养孩子的一方就得出抚养费;贷款是夫妻双方的债务,离婚后两个人都得还贷款。若协商不成就起诉离婚,由法院依法判决。但是,关于夫妻双方的贷款债务应该由夫妻双方承担,与子女无关。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连云港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