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我男朋友在外地上班,但是不知道买工伤保险还是医疗保险,请问一下工伤保险与医疗保险的区别是什么呢?

保险纠纷 2018-07-26 15:50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一、工伤保险的参保范围及申报: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用人单位带以下材料到其营业执照注册所在地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参保手续。


    1、《社会保险登记证》及复印件;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


    3、《法人代码证书》及复印件;


    4、

    进行工伤职工登记的用人单位,应另行出具:


    (1)《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


    (2)《工伤证》;


    (3)《北京市工伤保险参保人员增、减情况表》;


    (4)工伤认定结论;


    (5)《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或确认结论》;


    (6)《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确认申请表》。


    二、办理参保手续:


    1、

    区、县社保经办机构与用人单位签定《北京市参保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协议书》。


    2、用人单位填报《北京市工伤保险参保单位登记表》、《北京市工伤保险基数核定表》和本单位上一年职工工资总额的证明等材料,并由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


    3、新参加工伤保险的参保单位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中无明确

    经营项目的,区、县社保经办机构应按照《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和浮动档次表》中的第二类行业的“行业基准费率”,确定参保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费率。


    4、用人单位如有工伤职工应携带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和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对工伤认定、伤残等级鉴定的相关证明材料,并填写《北京市工伤职工登记表》。

  •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规定,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需要符合的条件包括:
    1、工作时间;
    2、工作岗位:是指从事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内容时或单位指派的其他工作时,例如劳动合同约定是炉前工,在炉后发病死亡不会认定为因工死亡;
    3、48小时内死亡,一般仅限于急症,慢性病不算。48小时的起算时间是开始抢救时,在开始抢救后48小时之内死亡的可以认定为因工死亡;超过48小时的不能认定为因工死亡。
  • 凡在劳动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的、具有城镇户口并已经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体工商户及其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均可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新参保者可携带有关证件由本人提出申请,参加郑州市社会医疗保险中心统一组织的体检(体检费用自理)。体检符合条件并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个体劳动者,可享受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个体劳动者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不建立个人医疗账户。


    1.申报。带齐以下材料到个体参保申报柜台领取并填写参保申请表。


    (1)一张1寸彩色免冠近照


    (2)身份证原件(新身份证)及复印件1份


    (3)近期缴纳的养老保险发票原件及复印件或正常缴纳养老保险缴费查询单


    2.体检。体检由市医保中心统一组织,体检时间、地点另行通知,体检费个人自理。


    3.缴费。体检合格后,务必在指定时间到光大银行缴费。


    4.办卡。无市医保卡人员请于缴纳医保费后次月20日-30日携带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医疗保险缴费发票、一张1寸彩色免冠近照、12元工本费到医保中心综合科办理医疗保险IC卡。

    缴费须知


    1.个体参保在职人员,每年6月1-20日,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或医保卡到光大银行缴费。


    2.个体参保退休人员,每年12月1-20日(周
    六、周日除外),携带本人身份证或医保卡到光大银行缴80元商保费。

    说明:个体参保人员办理续保、转移、退休医保、变更手续,请于每月1-20日办理。

    社会医疗保险虽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只买基本医保显然并不够。因为其起付线高,而保险金封顶金额较低,所以容易产生“小病无作用、大病作用小”的现象,针对这些不足,可以选择购买一份商业险来做补充。对商业险来说,购买什么医疗保险好,更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分析。普通地来看,基本医保加一份意外险就已经能获得足够的保障,但如果自身情况特殊,如少年儿童、老人、女性,可选择更有针对性的保险。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长沙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