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男方:非洲加纳人 在厦门大学做博士后 打算2018年2月与河北籍女孩登记结婚,他现在拿的是厦门大学工作签,但2018年4月即将过期,他想离职,来北京工作,但目前还没找好工作。请问,结婚后:1. 哪里可以申请探亲签证,我住北京,可以在北京申请吗?还是去河北?2.时间多久,能在中国呆多久? 3.之后每年都需要继续申请探亲签证吗?有其他政策吗可以在北京申请吗?还是去河北?能在中国呆多久?3.之后每年都需要继续申请探亲签证吗?有其他政策吗

综合法律 2019-05-19 04:42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中国没有婚姻签证,只有探亲签证,即S1长期探亲签证以及S2短期探亲签证。签证持有者所能停留的期限取决于签证所允许停留的期限,与是否离婚无关。
    在跨国婚姻中跟老外结婚多久才能出国取决于签证用时的长短,签证成功后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永久居住在异国,想永久居住需要持有该国的绿卡。
    拥有绿卡并不代表你就是该国公民了。下面就和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签证、绿卡和公民的关系。 签证需要多长时间:在各国都在严抓假结婚,在申请签证过去,你没有办法证明给面试官看你们是真心相爱的,就很难得到签证。
    如果是有真感情,最大的问题也只有是面签--面试官的所有问题对你们来说都是日常问题,根本不需要担心,符合条件和要求,他们没有理由拒签,如果是去美国最快的2个月,未婚妻签证有限期是4个月,但在登美后3个月内你们就必须登记结婚,否则这个签证的效力在3个月后自动取消。
    签证过后就是外国人了吗?有了签证和外国人是不同概念,比如你去外国旅游也是要办签证的,但有可能签证上面写明你只能去一个星期。说白了,只要出国都要有当地给你签发(签证),无论是留学、旅游、商务出差。
    所以,有了签证和外国人本身是两个概念。
  • 2005年3月国家教育部公布新版《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取消了大学生结婚需经学校同意的旧规定。教育部有关官员同时强调,学校不干预和不禁止,不等于教育部门提倡在校大学生结婚。
    新《规定》于今年9月1日生效,意味着从新学年开始,中国大学生只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即可登记结婚。  但是不禁止在校大学生结婚,并不表示提倡他们结婚。大学生处在学习的大好时机,限制大学生结婚的出发点是保障大学生更好地实现求知权,“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大学学府与社会上其他机构有本质区别,如果大学生在学校组建婚姻家庭,将会给高校教育制造麻烦,婚姻家庭的拖累,会大大限制知识的获取和自身素质的提高。目前我国很多大学虽说是实施学分制,但并没有像国外那样是完全的弹性学制,学习时间不太自由。
    经济方面等结婚的条件也不成熟,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大多数学生还要向父母要钱。如果结了婚,那么经济来源、住房等生活问题也随之而来,都会困扰学生、家长和学校。  大学是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期,而且社会压力、学业压力较大,年轻的大学生思想趋于成熟,思考问题趋于冷静,不要过早步入婚姻。
    婚姻更多的是责任和义务,草草结婚,很可能是学业、婚姻都一无所获。
  • 事实婚姻的构成需要以下要件:  
    一、男女双方的同居(即男女双方在一起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行为始于1994年2月1日以前。  
    二、同居是以夫妻名义进行的。  
    三、同居双方1994年2月1日以前同居时已经具备结婚的实质要件。  所谓结婚的实质要件即男女双方建立夫妻关系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具体包括:
    1、双方均达到法定婚龄(男二十二,女二十);
    2、双方自愿结婚;
    3、双方均无配偶且不属于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4、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婚姻法》司法解释一:  第五条 未按婚姻法第八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  一,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  二,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
  • 结婚登记的程序
    1、要求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持所需证件共同到一方常住户口的区、县级市民政局(或镇人民政府)的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
    2、双方当事人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各填写一份《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

    3、双方当事人必须在婚姻登记员面前亲自在《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中“声明人”一栏签名或按指印。
    4、婚姻登记机关对双方提交的证件、声明进行审查,符合结婚登记条件的,准予登记。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北京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