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有三四年了,几年前一次同学聚会,不知道她有点不正常,把聚会收集的联系资料给了她,她先是向大家借钱,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就说我们一群人在她耳朵里装了个什么东西然后用无线电攻击她,要治好要几万块钱,发各种谩骂侮辱的短信,整天打几十通电话骚扰,家里的座机半夜也打,都没法正常工作生活,隔个十天半月的就出现在我上班的地方和宿舍楼下,还写过信给我公司的领导说我害她甚至市长热线都打了,导致领导找我了解情况,整个公司的人都知道了,其他人虽然也骚扰,但不知道为什么没我严重,可怜她生病,也怕越理她越来劲,所以我除了不理她也不能做什么,也联系不上她家人,最后被逼的没办法把手机号码家里电话号码都换掉才喘口气,隔段时间到我上班的地方大多不敢进来,一直站外面看,我也不去理她过自己的日子,一次她进我上班的地方,保安报警以后除了当时离开了之后也没什么效果,警察也没有后续处理,就这样过了几年到现在,现在情况比那时候严重很多,她去家里周围转悠,在村里散播各种侮辱我的谣言,流产很多次什么的,一次我终于上前问她要做什么,她甚至激动的对我动手打了我几下,前几天到我家里踹门让我父母把我交出来,甚至上前揪住我父亲不放,报了两次警了,可是没有什么效果,连她家里的人都不知道警察联系了没,这几年也没出面管过,我父母都上年纪了,被吓的吃不下睡不着的,对这样一个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疯子的人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求好心人指条路吧,这样恶劣的行为可以告她了吗,告了能解决问题吗?保安报警以后除了当时离开了之后也没什么效果,就这样过了几年到现在,告了能解决问题吗?

刑事辩护 2019-06-08 12:36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P2P(Peer to Peer)贷款,就是根据银监会与小额信贷联盟的公文,中文官方翻译为“民间借贷“。简单地说,就是有资金并且有理财投资想法的个人,通过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牵线搭桥,使用信用贷款的方式将资金贷给其他有借款需求的人。
    其中,中介机构负责对借款方的经济效益、经营管理水平、发展前景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并收取账户管理费和服务费等收入。这种操作模式依据的是《合同法》,其实就是一种民间借贷方式,只要贷款利率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是属于合法的。
  • 《宪法》第4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家庭安宁的休息权也是公民的一项最基本的生存权和人身权,该项权利受到侵害,公民享有排除该项妨碍以保全自己的休息权的权利。
    打电话骚扰他人的正常生活即是对公民休息权的侵害,对于此种行为公民一方面可以自己采取一定的方式排除,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法律来保全自己的休息权。 公民自力救助的方式可以是劝诫、告诚,也可以是对其骚扰采取置之不理的方式,让骚扰人感到无趣而自动终止该行为。
    如果其骚扰是有针对性的、反复地、不间断的,并伴有侮辱、诽谤等内容,可以请求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对骚扰人进行治安处罚;如果骚扰人明确,也可以向法院请求精神赔偿,依此赔偿须骚扰行为构成对公民名誉、荣誉权的损害;如果骚扰人盗用他人名义对公民进行欺骗和愚弄,并使公民的合法财产、名誉受到损害的,骚扰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如果骚扰人的行为是通过盗用长途电话账号、码号偷打电话或偷接他人电话线路并机使用,盗用移动电话码号所为,其行为除按〈关于盗用电话码号赔偿损失计算标准的暂行规定〉承担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外,构成犯罪的并应处以刑罚。

  • 1、这是属于治安案件,警察应当要受理并对案件做出处理;  
    2、如果警察不作为,可以投诉警方的不作为,也可以打电话投诉,投诉电话:12389;  
    3、网络投诉链接:  
    4、法律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2012修正)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 你可以报警,公安机关应当立案处理。以下是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北京市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