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请问一下,共同出资买房,房产证只写一人,签个共同买房的协议以后出现纠纷有法律效应吗?

房产纠纷 2019-07-16 11:21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对于共同买房,常见的是夫妻共同买房,以下是夫妻共同买房的注意事项:
    第一,当夫妻双方确定购买房子时,最好亲自到现场签约。购房的程序是很复杂的,如果双方仅有一人出现,很难做出令双方都满意的决定。
    夫妻双方除了在购房时都要到场,在申请房贷、签订合同以及办理过户手续时,也应该亲自到场。譬如在办理房屋贷款时,银行方面就会要求夫妻二人同时到场,一方面银行会鉴定夫妻二人的偿还能力,另一方面,申办贷款也需要夫妻双方的共同签字。
    第二,购房时,相关的证件要准备齐全。与个人购房相比,夫妻共同买房,需要提供的证件会比较多,除了身份证、户口簿等证件外,还要提供结婚证等。此外,如果双方是通过申请银行贷款的方式购买的房子,还需要提供夫妻两人的收入证明。
    在贷款的过程中,谁是主贷谁是次贷也有很多的讲究,需要引起购房者的注意。
    第三,夫妻双方拥有的财产份额要提前约定。提前确定夫妻双方所占房子的份额,可以避免以后产生纠纷。
  • 买房可能会遇到的各种纠纷该怎么处理?   
    (一)房屋面积差异纠纷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开发商交付使用的房屋面积与合同约定面积不符,合同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以下原则处理:   
    1、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据实结算,以此请求解除合同的,不予支持;   
    2、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的,应予支持。同意继续履行合同,房屋实际面积大于合同约定面积的,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由按照约定的价格补足,面积误差比超出3%部分的房价款由开发商承担;房屋实际面积小于合同约定面积的,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及利息由开发商返还,面积误差比超过3%部分的房价款由开发商双倍返还。   
    (二)开发商逾期办房产证产生的纠纷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未按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的审批组织施工、建设,以致出现规划及竣工验收困难,是造成产权证逾期的重要原因之一。遇到这种情况,可向法院起诉,要求退房。最高人民法院在2003年出台的《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基本问题的解释》中,对房开商不按时办理产权证也有明确规定。购买商品房迟迟拿不到产权证,可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赔偿损失,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广告与实际销售不符产生的纠纷   广告是对整个楼盘的宣传,不会具体到某套商品房,购房者应对具体的单元、楼层、朝向、户型等做具体的了解。比如说“二房变三房”“赠送小花园”“俯瞰江景”,“毗邻公园”等定义较为模糊的宣传,如果购房者是看广告宣称的内容而购房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建议购房者一是不能只轻信广告,应以实物为准,最好到现场观看。
  • 该怎么去预防房产证纠纷,  
    (一)勤于查询  购房人签合同前应查看清楚,开发商提供的国有土地使用证正本的记事栏中,有无土地被抵押的标注。也可以登录相关网站查询,在北京,可以登录北京市房屋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的网站进行查询。  
    (二)认真查验文件  签约前可以查验国有土地使用证,如果是临时使用证或有抵押,要拒绝签约,或者一定要求开发商签订补充协议,约定开发商保证于xxxx年x月x日之前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  
    (三)签好《购房合同》  《购房合同》中要有专门条款对房屋产权和房产证相关内容有所约定,不仅要约定具体办理的最后时限,还要约定不能按时办理的处理办法。  
    (四)解约与索赔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如果开发商存在下列严重违约行为,您可以通过协商或诉讼的方式解除、撤销合同或宣告合同无效,并要求赔偿。  相关知识延伸阅读:房产证具体是指什么  房产证是指购房者通过交易,取得房屋的合法所有权,可依法对所购房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的证件。即《房屋所有权证》,是国家依法保护房屋所有权的合法凭证。  作为证书之一种,房产证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房产证只能由房地产主管机关发放。
    2、房产证是对特定房屋所有权归属的书面证明,并可记载特定房屋共有状况以及是否设定担保物权等状况。基于一物一权主义,房产证以一房屋一房产证为原则,即一个具有独立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的房屋(包括区分所有的房屋)只有一个所有权,在不动产登记上只能有一项所有权登记,并且据此只能发放一个房产证。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商丘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