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你好,请问下我办理了普惠快捷分期付款一个手机,逾期了,人家要起诉我,叫我全额还款,我只贷了3700块钱,分了18个月,每个月还350块钱,如果还完了就是6300多,我已经还5个月了。这利息可以不还吗?请问下我办理了普惠快捷分期付款一个手机,逾期了,人家要起诉我,叫我全额还款,这利息可以不还吗?

离婚 2019-07-03 15:49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关于分期付款买卖的兴起,同时在我国此类纠纷越来越多,在实践中,现如今分期购物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分期付款合同违约的情况也很多,发生违约的情形,首先可以通过双方协商来主张违约金赔偿。实践中,往往双方不能就违约赔偿的金额达成一致,这个时候,就要通过起诉来解决违约金纠纷了。
    对于这个问题,那么接下来,整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和各位朋友一起来了解了解关于分期付款合同违约什么时候起诉,怎么算诉讼时效。
    向法院申请起诉的时间(需要根据我国最新民法总则规定的诉讼时效为准)
    (1)起诉要求对方支付某一期未付款及利息的,可自该期款项逾期未付之日起随时向法院提起诉讼。
    (2)起诉要求对方提前偿还所有未付款项及利息的,可自对方逾期未付款达到总款项五分之一,或对方以言语、实际行为等明示不会按合同付款时,可随时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偿还所有未付款项及利息。
    在时效内起诉才能得到支持
    分期付款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两年,无正当理由逾期未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法院将不再保护。
    诉讼时效的计算如下:
    (1)如果合同约定履行期限的,应从分期付款合同约定的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满两年;
    (2)如果合同没约定履行期限或约定不明的,可根据双方签订的补充协议确定履行期限,诉讼期限从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满两年;
    (3)如果依然不能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守约方要求违约方履行付款付息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满两年。
    但违约方在守约方第一次向其主张权利之时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从违约方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满两年。
    分期付款合同常见的违约责任情形:
    1、买方违约的,体现在买方因个人原因不想买了,想解除合同的;买方严重逾期付款的,卖方想解除合同的,构成违约。
    2、卖方违约的,卖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的,构成违约。
    发现对方违约,不能协商解决的,要积极通过起诉来解决。
  • 逾期还款涉及情况很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还款逾期的可以收取利息。违约金的性质、计算标准我国法律上规定的违约金具有惩罚性又具有赔偿性,可以在合同上予以约定逾期付款的违约金的数额及计算方法。这里又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合同条款上有约定的。根据《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违约金的调整的前提,必须由当事人主动提出请求,法院不能主动调整违约金,是否调整由法院或仲裁机构审查决定。
    2、合同条款上没有约定且事后当事人又对违约金事项达不成补充协议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法释
    (1999)8号《关于逾期付款违约金应当按照何种标准计算问题的批复》与法释〔2000〕34号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逾期付款违约金应当按照何种标准计算问题的批复》的批复,确立了人民法院在审理相关案件中,可以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有关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计算逾期付款违约金并随之变化而改变。原则上双方违约金数额高于银行同类贷款利率4倍的,属于违约金数额过高,法院在调整违约金应以此为标准为上限,不得超过这个标准,但为体现契约自由原则、保护合法的融资关系。
  • 在借款合同出现逾期的情况,有关利息的追讨如下:
    1、出具欠条时明确约定利息。约定从欠款之日起,应向债权人支付利息。
    2、出具欠条时明确约定还款期限。如果欠款人不同意承担利息,债权人也可以要求欠款人注明还款期限,如果在约定的还款期限之内欠款人未能偿还欠款,债权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时就可以向欠款人主张逾期利息,这个利息一般为以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基础,参照逾期罚息利率标准计算。
    3、出具欠条时同时约定利息和还款期限。这样对债权人的保护更周全,当事人可以得到从欠款之日起至还款之日止按照约定利息计算的息金。
    4、出具欠条时没有约定利息也没有约定还款期限。
    对于这种情形,债权人应当在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之前,和欠款人协商,让欠款人在欠条上注明同意支付利息或者还款期限。这样就可以按照上述三条的标准操作了。

  • 一、 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发布《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称银行两次催收3月未还为恶意透支。
    1、 第一,在司法解释中,对“恶意透支”增加了两个限制条件:一是发卡银行的两次催收;二是超过三个月没有归还。
    2、 第二,因为“恶意透支”这种信用卡诈骗犯罪是故意犯罪,因此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是该行为非常重要的构成要件。
    3、 第三,这次司法解释明确了“恶意透支”的数额,“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拒不归还和尚未归还的款项,不包括滞纳金、复利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
    4、 第四,根据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法院未判决或者公安机关未立案之前,偿还了这些透支款息的,从轻处理或者不追究刑事责任,这样既依法追究那些“恶意透支”的诈骗行为,同时又发挥法律的警示和教育作用,尽可能地缩小刑事打击面。
    二、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恶意透支”属于信用卡诈骗的犯罪行为。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昌江县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