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我是在2002年10中旬到一家公司上班一直到现在,(公司的工资发放和提成待遇是这样:因为我们是做技术的,只要是3个月做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的收入,除去公司成本和税费,就是按纯利润15%或是按30%提成,以前一直是按这个标准做的。)在今年8月份我做了两笔业务,两笔业务按公司的提成方法,能提成30000多元。12月份提成时,现在公司觉得我提成太多了,就背着我(我不在公司),公司开会说取消提成。我回到公司知道后,跟公司了解情况!大家双方谈得不是很好,公司想炒我,于是公司给我的两个条件:1、给你提成,但提成后离开公司。2、让你在公司干到过年,没有提成。对于这两个问题,对我很不利,所以我没有答应。 加上现在跟公司闹得很僵,我也不打算留在公司了,公司迟早要炒我。 从我2002年10月到公司上班,公司没有跟任何人签定劳动合同,没有跟我们买过任何保险(共38个月)!加班从来没加班工资。我想请问: 公司12月20几号跟我解除给我 1、对于我的提成问题,能否拿到。 2、在公司几年的劳动保险金能否拿到。 3、因为只有几天快到年底了,我的双薪工资能否拿到。 还有我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保险纠纷 2018-08-08 00:41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劳动者按照正常的程序辞职,用人单位应当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以及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一、个人提出离职分三种情况:
      
      
    1、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你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单位的批准,并可以要求支付剩余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及办理离职手续等;
      
    2、依据《劳动合同法》37条,你提前30天提出的书面离职,不需要用人单位批准就可以离职。其中,试用期提前3天书面提出;用人单位有义务结清工资办理离职手续。
      
    3、没有提前30天提出离职,用人单位也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你直接提交辞职信就走人,这个时候就是你违法了,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招聘你产生的费用,用人单位可以要求你承担。
      
    二、你可以通过快递或挂号信邮寄给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通知(也就是通俗说的辞职信、辞职报告),这样便于保留证据。用人单位不支付你工资或不为你办理离职手续,你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仲裁解决;
      
      
    三、相关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
    37、
    38、
    46、
    47、50条!
  • 建立劳动关系起一个月内没签订书面合同,这一点就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 合同期限1年内,约定三个月试用期是违法的。试用期就应当购买社保。 根据《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 其一,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而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主张双倍工资,其二,若因用人单位自身原因而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主张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就以上问题建议双方协商处理,若双方协商不成,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南阳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