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我是淘宝商家,卖减肥药的,买家没有联系我也没有咨询我就直接拍了,结果我就给他打电话说我没货,如果你等不了申请退款他就说等我回家问下我老婆,然后我就晚上给他打电话说现在有货了可以给你发他,他说好给我发吧,结果货到以后它也没有确认收货,我再三催他,他也没有收货,但是过了两天他又拍了一套,我说你怎么又拍了一套他说效果不错我表姐也想要?结果就拍了两套,现在系统确认收款的前前他申请了仅退款不退货,我就问问你什么意思旺旺联系他,他怎么都不回,我给他打电话,我就问他,你什么意思?他说什么时候意思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我说你把货给我退回来,我给你退钱,他说我是不会给你退过去的,你卖的是三无产品,我要起诉你,我就问他们到底想怎么样?他就有各种威胁我的话,最后我就问他,你什么意思?你直接说就行了,他说我让你十赔偿我,我就没有理他,我给她退了钱也没有给他打电话,他没联系我,但是当时介入客服了,他给小二提供了起诉我的证据,那是五月份的事,但是在前两天我又收到了一个信息,是当时和他起诉上面的信息是一样的还没有收到传票,如何是好?我说你怎么又拍了一套他说效果不错我表姐也想要?现在系统确认收款的前前他申请了仅退款不退货,你卖的是三无产品

诉讼 2019-08-05 17:13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消费投诉: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解决消费争议的途径有5条,这5条途径任消费者自主选择: 一是与经营者协商解决; 二是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三是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四是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机构仲裁; 五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一旦确定了离婚案件的开庭日期,一般会尽快通知当事人,虽然法律规定是在开庭3日前以传票的方式通知当事人,但是很多时候,法官往往是定下开庭日期就会通过电话的方式,通知当事人到法院来拿传票,当然,也有法官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通过邮寄送达传票的方式向当事人进行送达的,并应当确保当事人在开庭3日前收到法院的开庭传票。   如果是简易程序审理案件,法官是可以通过电话、捎口信、传真、电子邮件等简便方式随时传唤当事人来开庭或调解。当然,如果法院是以上述非传票的形式发送的开庭通知,未经当事人确认或者没有其他证据足以证明当事人已经收到的,人民法院不得将其作为按撤诉处理和缺席判决的根据。   当事人收到法院的开庭通知后,不论是电话形式还是传票的形式,都应当按照法院通知的日期准时参加诉讼,作为原告,如果没有按时出庭,法院会按自动撤诉来处理;如果被告接到开庭通知后没有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法院可以缺席审理。 法院传票的送达方式:   
    1、直接送达,又称交付送达,是指人民法院派专人将诉讼文书直接交付给受送达人签收的送达方式。直接送达是送达方式中最基本的方式。即是说凡是能够直接送达的,就应当直接送达,以防止拖延诉讼,保证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   
    2、留置送达,是指受送达人无理拒收诉讼文书时,送达人依法将诉讼文书放置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产生送达的法律效力的送达方式。   
    3、委托送达,是指负责审理该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时,依法委托其他人民法院代为送达。委托送达与直接送达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邮寄送达,是指人民法院将所送达的文书通过邮局并用挂号信寄给受送达人的方式。实践表明,法院采用邮寄送达通常是受送达人住地离法院路途较远,直接送达有困难时所采用的一种送达方式。   
    4、转交送达,是指人民法院将诉讼文书送交受送达人所在单位代收,然后转交给受送达人的送达方式。转交送达有三种情况:   
    (1)受送人是军人,通过其所在部队团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转交;   
    (2)受送达人被监禁的,通过其所在监所和劳动改造单位转交;   
    (3)受送达人正在被劳动教养的,通过其劳动教养单位转交。代为转交的机关、单位收到诉讼文书后,必须立即交受送达人签收,并以其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时间为送达日期。   
    5、 公告送达。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栏、受送达人原住所地张贴公告,也可以在报纸上刊登公告,采用公告送达必须是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时,才能使用。公告送达产生的法律效力与其他送达方式送达效力是相同的。
  • 买到三无产品要如何主张侵权损害赔偿?
    一般来说,消费者在购买的商品时遇到欺诈或对接受服务不满意时,如与商店协商和解未果可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也可以不经协商直接向消协投诉,投诉可以拨打12315热线投诉。
    发现消费欺诈要主动维权、敢于维权,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提出3倍赔偿,有力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潍坊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