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合同条款前后矛盾,能否说该合同无效

合同纠纷 2019-08-31 14:33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一)、合同无效的含义
    合同无效有两种含义:一是广义的无效,包括合同的绝对无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相对无效。绝对无效的合同,是指虽经双方当事人协商订立,但因其违反国家法律规定而不具备法律效力的合同。《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五种情形,就是合同的绝对无效。合同相对无效,就是合同暂时发生效力,但可因撤销而无效,也称为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合同法》第54条规定的就是这种情形。合同效力待定,是指不直接发生合同原来的效力,需要补充要件才能发生效力。《合同法》第47条规定的就是这种情形。二是狭义的无效,只包括合同的绝对无效。通常所称的合同无效,就是合同的绝对无效。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将导致合同自始无效。所谓无效合同的自始无效,是指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将溯及既往,自合同成立之时起就是无效的。
    (二)、合同无效的责任承担依据
    合同无效主要是违法造成的,合同无效所引起的责任,不仅违法一方承担,而且没有违法的一方也要承担,如返还财产。返还财产是由无效合同制度的目的所决定的,法律否认合同效力,也就是不允许当事人依合同互相给付财产,已经给付的必须返还。至于追缴财产,则是由法律制裁违法行为的职能所决定的。
  • 借贷合同无效的情形:
    1、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2、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3、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4、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
    5、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
  • 合同条款矛盾涉及的情况较多,例如,我国《合同法》第125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其指出了合同解释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则。
    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项规则。
      第一,文义解释规则。其指解释合同时应考虑到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即要考虑合同词句的语义,并探求合同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合同当事人的共同意思表示是通过语言文字表示于外部的,也即表示在合同条款中,因此解释合同过程中应明确合同条款语义。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文义解释时不应拘泥于所使用的文字而仅满足于对词语含义的解释,而应当全面考量与交易安排有关的各种因素,包括体现意思表示的行为、缔约前的谈判、具体交易过程等,以探求合同双方的真意。
      第二,体系解释规则。体系解释规则又称为整体解释规则,是指把全部合同条款和构成部分看做一个统一的整体, 从各个合同条款及构成部分的相互关联, 所处的地位总体联系上阐明当事人有争议的合同用语和条款的含义。
    合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事人合同意思贯穿整个合同,因此不能孤立地看某一个条文,应将争议的部分和其他部分系统地看。此外,在针对一项交易订立多份合同情况下可能出现对同一事项多次约定的情况,如果约定不一致,要探明当事人真意,则应对数份合同进行整体考量。
      第三,目的解释规则。合同的目的,是指当事人希望通过订立合同要达到的目标或结果。合同目的是双方当事人签订合同的共同目的,而不是一方的目的, 它是整个合同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所有条款,都要围绕合同目的。
    目的解释就是依照当事人所欲达到的经济的或社会的效果而对合同进行解释。如果合同条款出现分歧而可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时,应选择最适合于合同目的的解释。
      第四,习惯解释规则。
    交易习惯是指在交易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长期形成的、为大多数交易者所承认的习惯。习惯解释规则是指在合同文字或条款的含义发生歧义时,按照习惯或惯例的含义予以明确,在合同存在漏洞,致使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明确时,参照习惯或惯例加以补充。
      第五,诚信解释规则。诚实信用原则可谓民法的帝王条款,其是指当事人在进行民事活动时, 应当以诚相待,讲信誉,信守诺言,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不施欺诈。该原则不但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也是合同解释的基本方法。
    诚信原则作为一项弹性原则,在合同解释中主要体现为探究当事人的真意,调和自由和公平,充分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具体来说,在合同用语有多种解释时,要依据诚实信用原则确定哪一解释属于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排除不符合诚实信用原则的解释。
    在合同的约定有漏洞时,依据诚实信用的原则予以补充。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台湾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