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未婚先孕生下的孩子??2岁多了男方那边没管过也没看过??女方要给孩子上户口需要什么证件才能上

离婚 2019-11-02 17:57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非婚生子的,给新生儿上户口需提供以下材料:父母双方户口本、身份证。出生医学证明没有父亲信息的,不需要提供;出生医学证明;n母亲生孩子的住院病历。  父或母本人(出生医学证明没有父亲信息的,须母亲本人)携带上述材料到户籍所在地派出所户籍室办理。
    政府要求交纳社会抚养费合法,因未交纳社会抚养费而不办理入户的,不符合公安部的规定,管理户籍是公安机关而不是政府。违反计划生育的,就应按规定交纳社会抚养费。没有,由于孩子在一年前出生且女方户口还在原籍,为了防止重户口,需要回原籍开具证明。
    婚迁户口需要:男女双方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n由于孩子在一年前出生且女方户口还在原籍,为了防止重户口,还是需要开具证明。公安部规定,给新生儿上户口,不需要提供准生证。
    不符合二孩标准生育二胎的,同样违反计划生育规定,应再次交纳社会抚养费。
  • 未婚先孕所生子女如何上户口,  孩子户口可以随父随母户口,计划外生育及非婚生子女入户需提供以下材料:  
    1、婴儿父、母的入户书面申请;  
    2、婴儿父母结婚证、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非婚生不需提供结婚证;  
    3、婴儿出生医学证明或亲子鉴定证明的原件和复印件(非婚生子女必须出具亲子鉴定证明,由公安机关指定鉴定机构鉴定后出具);  
    4、婴儿父母一方属于外地户口的,外地户口一方户口登记地公安机关应出具婴儿未落户证明;  
    5、婴儿父或母户籍所在地居(村)委会证明或派出所责任区民警调查证明(需加盖派出所公章)。  相关知识延伸阅读:生二胎,孩子户口办理:  按国家现在的政策,第二胎,如果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二胎上户口是没问题的,但像你们集体户口的,如果再上二胎,可能就更难一些了。如果不是在国家政策允许下生的,那就根本无法上户口的了,属于超生,要罚款的。  如果是合法生育二胎的,上户口的办理方式如下:  
    1.拿着凭出生证到所在居委会开具“新生儿入户通知单”;  
    2.带着父母双方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孩子的出生证明、生育服务证、入户通知单到所在街道办事处盖章;  
    3.去所在街道的派出所户籍科办理户口,带齐父母双方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孩子的出生证明、生育服务证;  如果是非法二胎,报户口前,还需要依法缴纳相应的罚款后,才能按照流程办理入户手续。
  • 新生婴儿在30日内向婴儿父母一方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常住户口,所需材料:
    (1)婴儿《出生医学证明》
    (2)父母身份证明
    (3)《居民户口簿》办理程序:派出所直接办理入户
    2、对无《出生医学证明》的新生婴儿,办理入户,可凭
    (1)本人申请(说明理由);
    (2)乡(镇)、街道出具的婴儿出生情况证明;
    (3)计生部门出具的计生证明;
    (4)责任区民警的调查核实报告;
    (5)父母身份证明;
    (6)居民户口簿;办理程序:
    (1)持以上材料报派出所、分局审批后,分局签发《准予入户证明》;
    (2)持《准予入户证明》到派出所办理入户。户口登记部门每月向计划生育部门通报新生儿户口登记情况。
    3、出国人员在国外生育的子女,回国后可在父母一方所在地派出所申报户口登记,所需材料:
    (1)国外所生子女《出生证明》;
    (2)父母及子女回国护照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
    (3)父母结婚证;
    (4)父母身份证明;
    (5)居民户口簿。办理程序:派出所直接办理入户
  • 不满3岁入户口流程: 需要证件:1出生证明。 2生育证(没有的话需当地计生部门开新生儿入户证明)。
    再拿上你的户口簿去当地派出所就行了。
    满3岁或以上的需补录户口流程: 一,需要证件:1结婚证复印件(没有的话,需你户籍所在的村里或居委会开一份证明, 证明你有 没有结婚证,为什么没有结婚证) 2出生证复印件。
    3生育证(同上)。 4你的户口复印件。
    5你小孩的相片(不是洗出来的相片,因需要存入电脑里的,所以照一张存入光盘里,或派出所有照相机的)
    二,带你小孩一起到派出所办补录户口程序,户籍人员会给你一张表填的,然后派出所里会有人做调查报告的(也就是问你为什么现在才来上户口,说明原因就行),然后帮你办好程序以后会通知你过一个星期以后过来拿的,到时候会通知你的。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楚雄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