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假设:自然人甲和乙,两人关系为直系亲属,住同一房屋,房屋产权为甲所有,现甲通过房屋买卖的形式将房屋赠送(过户)给乙(即甲乙签订房屋买卖合同,过户,合同中有约定乙要支付给甲房款,但事实上甲并不用乙支付)。问:1、过户后,甲是否还需要出具一份房款免除声明给乙,表示免除乙本应支付的房款??2、写了此声明,乙是否要为此支付一定比例的个人所得税,免除房款算不算“其他所得”???3、不写此声明,乙是否要为此支付一定比例的个人所得税?或者认为乙对甲一直负有债务???4、没写此声明,如果今后甲和丙发生了民事赔偿、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之类的债权债务(甲欠丙钱,需要偿还),丙是否可以以乙实际并没有支付房款给甲,甲乙之间假买卖真赠与,买卖合同有瑕疵,而要求撤销甲乙之间的这桩房屋买卖(过户),而后再要求甲以此房偿债给丙?或者说是乙尚未支付房款给甲,即认为甲对乙还保持有债权,现由丙行使代位权,向乙追索?5、写了此声明呢??

债权债务 2018-08-24 07:02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一般来说,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只能在赠与人不能行使撤销权的情形下,才能有撤销赠与权。依《合同法》第193条规定,在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即在赠与人不能行使撤销权的情形下,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92条规定,在赠与合同中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  
    (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  
    (二)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房屋赠与的双方当事人应订立书面的赠与合同,这份合同并不是签订之后就立即生效,而是必须等赠与人把赠与房屋实际交付给受赠人,受赠人接受赠与房屋后,房屋赠与的民事法律行为才完成,合同才算生效。  
    一、房屋赠与子女过户手续怎么办  
    1、房屋赠与人与受赠人订立房屋赠与的书面合同,即赠与书。根据规定,房屋赠与一定要采用书面形式。  
    2、房屋赠与的双方当事人凭房屋所有权证、赠与合同等材料,按规定缴纳有关税费。  
    3、办理公证。根据国家及本市的有关规定,房屋赠与必须办理公证手续。  
    4、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房屋赠与当事人到房屋所在地的房地产交易中心申请转移过户登记。  
    5、赠与人将房屋交付受赠人。这里的交付以办理房屋产权转移登记为准。如果未办理产权转移登记手续,但当事人之间订立了书面赠与合同,且赠与人已将房屋产权证原件交给受赠人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也应当认定赠与成立。  
    二、房屋赠与公证手续  
    (一)办理赠与公证由赠与人住所地或赠与行为发生地公证处受理。赠与不动产的,也可由不动产所在地公证处受理。  
    (二)办理赠与公证申情人应提交下列证件和材料:  
    1、赠与人的身份证件(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护照、通行证复印件);  
    2、赠与书;  
    3、赠与物清单及所有权证明,如房产证、存单等;  
    4、赠与物为共有财产的,应提供共有人同意将财产赠与他人的书面意见;赠与物为集体所有的,应提交该集体组织成员同意赠与的书面意见;赠与物为全民所有的,应提交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赠与的文件。  
    (三)出具双方签订的赠与协议,赠与协议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赠与人与受赠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和家庭住址;  
    2、赠与人与受赠人的关系;  
    3、赠与的理由;  
    4、被赠与标的物的名称、数量和基本状况、座落地点;  
    5、赠与人对赠与行为的意思表示;  
    6、赠与人在赠与书上签名或盖章、签名日期。
  • 1-首先确认《房屋买卖合同》合法有效。如果《房屋买卖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系合法有效的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当事人均应按合同的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2-根据双方的约定,不动产的转让,原不动产权属人或所有权人负有协助买方办理房屋产权变更登记的附随义务。3-卖家过世,其生前与买家签订的合同并不会因此而归于无效或者被撤销,其法定继承人应对卖家生前签订的合同权利继承的同时,对卖家遗留的该合同法定附随义务也应当一并继承。
    其继承人有义务协助买家办理房产过户。4-法律依据:《合同法》第60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三亚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